立即捐款

《陰傭花園》- 挾帶溫情的恐怖片

《陰傭花園》- 挾帶溫情的恐怖片

「類型電影」把定義標籤於影片上,觀眾能從而知道影片包涵的故事類型和氣氛,但面對這些熟悉的類型時,仍然會保留對「新風格 / 題材」的期待。恐怖片類型的電影正是例子,有理由地了解類型電影擁有一定市場的銷售,但也可能懷有重複老套之嫌而不討好。

泰國導演 Sopon Sukdapisit(索分.沙達菲斯)正是面對這種類型電影的規範。他的創作路向一直在恐怖片發展,曾在 2004 年的《鬼影》、2007 年的《連體孤魂》和 2009 年的《五條大路通陰間》擔任編劇。不過在 2007 年後,兩部由 Sukdapisit 親自編導的作品(2008 年的《陰容院在》、 2011 年的《陰傭花園》)中,導演嘗試把自己的風格加諸於恐怖類型之上,其風格強調一種讓觀眾更能感同身受的氛圍。這兩部片的故事題材分別發生於「離開電影院後」和「生計壓力的悲劇」,與前作(擔當編劇)中取材於「黑房沖印」和「連體怪嬰」比較起來,更加接近觀眾的日常生活,因為觀眾未必經驗過身處黑房沖底片,更少可能接觸連體嬰吧!

以傳統來說,《陰傭花園》作為恐怖片,在營造恐怖的氣氛和設計驚嚇的場口,大部分都是利用突然飽滿的聲效和龐大的鬼影在畫面閃過,這樣處理驚嚇效果的手法未見突破,甚至來得有點生硬,但電影吸引的地方不在於形式的創新,而是導演凌駕於形式之上的敍事主題和風格。這部電影描寫細膩之處是家人之間的關係,還有就是角色像活在當下的我們,同樣面對世界的問題,在電影入面發展出教人落淚的悲劇。戲裡頭強烈的故事線圍繞著主角一家四口,故事內容還包含了房價澎脹、房貸憂慮、中小企業生存危機等等經濟社會問題,這些問題對戲中芸芸角色來說都是重重的負擔,而且當中所出現過的鬼魂是沒有半點詭秘的,因為在電影裡面他們也是被時代的壓迫活生生地逼害死的亡魂。

電影的再現其實跟香港很相似,特別是社會急速發展之下,令價值觀和溝通等等生活標準產生極大差異。導演通過三代人(岳母、父親、女兒)來講述不同的生活標準,岳母要給孫好的物質生活,在意的是享受;父親辛苦十四個年頭來付房屋首期,為的是家人;女兒青春叛逆和虛無的對抗,換來的不是父親的關心,而是打壓。種種複雜的溝通關係入面包含著不同的價值觀。導演在結尾所敍述的,以對白「這是我的家人,我會照顧好他們」和一家四口盪鞦韆的場景作結,故事最終的角度對家長來說,鏗鏘有力。家人、下一代,這是最令筆者感慨的關係,因為這部電影呈現到筆者一直懷疑的問題,懷疑這個世界生了兒女才學做父母的人,懷疑他們準備做父母的態度,懷疑現代家庭比以前的擁有更多還是更少、懷疑有多少個下一代是瞎子、還有很多懷疑…

許多學者認為類型電影的演化,與社會大眾的心理有關。簡單從恐怖類型的演化來說,由原始的鬼怪傳說,然後結合科技資訊的形式(例如日本經典恐怖片《貞子》),演化到《陰傭花園》借題呈現面對整個社會發展的可怕,這不斷的演化過程分別出不同階段。《陰傭花園》作為類型電影,它的演化接近反類型的程度,因為影像形式的處理手法與要控訴之主題配合起來,令整體感覺失衡,更有部分情節過份寫實地刻畫人物的寫心理狀態,以致驚嚇效果的運用變成了幽默感。整體來說,導演 Sukdapisit 把《陰傭花園》拍成了一部接近寫實多於虛幻的鬼片,理性地再現了社會的恐懼。

享受電影美學無疑是一種觀影的樂趣,而恐怖片也有其恐怖美學。看《陰傭花園》的過程中,雖然驚嚇的形式生硬,但仔細看此作的內容,對比類型公式被應用得陳腔濫調的電影更有心思,難得一部恐怖片帶出了溫馨的感動。

撰文︰簡漢鋒

二十四份一 電影會
Scre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