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黑天鵝》- 給小孩子看的驚慄片

一部虛張作勢的電影

那是失望到什麼程度呢?那可能對我而言,關於主角神經質的故事本身有特別有癖好,所以期望愈大,失望愈大。全片幾乎無一部分讓我有欣賞的空間,除了一點是拍攝的出發點不錯。無奈,整體的拍攝與剪接手法是第一敗筆,其次是劇情的謬誤,盡管畫面瀟灑運用數碼科技製作多個心理空間的狀態,但虛張聲勢只是挽回些少面子,還掩飾不了劇的幼稚。

首先拍攝手法裡頭,令我費解是戲的題材主打就是舞者,可是看得到有舞蹈表演的鏡頭在全片內真的「數一數二」,而那些一二更是「拍得衰格」不過。我有一位好朋友,他本身跳芭蕾舞已有一段長時間,每次見到他本人,無論一舉手一投足都有他一定的律動,那是因為我看得見他作為舞者重要的東西 – 肢體。看《黑天鵝》時,每每有跳舞的場景,無一不是用鏡頭框架只將舞者姿態「局部」在觀眾前掩揚騷動,一切律動都是零碎和不完整,有一些角色舞動間的鏡頭更加利用肩上特寫,觀眾幾乎看不到一個完整的舞蹈;所以去到 Nina 回到家練舞受傷的一幕,一個完完整整的 Nina 在銀幕上跳起舞來,觀感上當然突出,然後奇怪的事情就發生了,平常普普通通練舞不會有事,一萬在家中沈寂下稍稍認真練起來就出事了…站於觀眾已經付出幾十分鐘的立場來說,看到這裡感受到怪異的突兀,只能怪拍攝手法上令人一直「看不見有人在跳舞」。

另外就是手提式拍攝的不穩定的鏡頭問題,將鏡頭下的人物「舞來舞去」有幾點看法。第一,片裡頭經常出現手提式鏡頭跟隨 Nina 背後移動,當然我欣賞這個手法的意思,是能夠帶動觀眾走進 Nina 的處境,而且運用手提式不穩定的鏡頭的確是帶出不安的氣氛,不過遺憾的是節奏上比較遜色 – 原因是關乎剪接問題,導致這一種的鏡頭與上一場的氣氛和帶動情緒的轉接會十分突然。第二,這些場與場之間的剪接,因為氣氛轉接上的遜色,更會令觀眾一頭霧水,究竟剛剛一直追究的故事要繼續,還是什麼都沒有關係也不用去想…?造成了觀賞期間不必要的嘆氣。第三,《黑》的剪接固然沒做情緒轉變的流暢性,再者是,有舞蹈的情節所用上的也是手提式的拍攝手法,在觀感上,因為舞者是一直有動作和移動中的主體,令人看的時候盡是有暈的感覺。第四,是終於找到了這種不穩定和穩定的鏡頭對比之下的好 – 以上提及的不穩定鏡頭對比 Nina 逐步變成黑天鵝時採用的鏡頭,後者是比較安穩,這為 Nina 添了不少陰暗的色彩,因為由不安的處境 (不穩定的鏡頭) 變化成內心的黑暗不斷膨脹 (鏡頭比較穩定),對比下能夠展現到陷入陰暗的速度。

故事方面,個人覺得極為荒謬,既然 Nina 那麼純白,那麼完美,但硬是將一點裂痕瑕疵放於她身上,再加上那種一染即黑的劇情進展,完全覺得此劇非黑即白,十分可笑。文本設定已經如此,那當中或許靠劇情轉接來站穩馬步,但是運用形形式式的心理起伏的營造比角色部分更為滑稽,以個人而論,唯一可取的是,醫院那一場講 Nina 去到醫院,然後見到前輩,幻覺上在 Nina 面前不停用尖銳的磨甲棒插進自己的面頰,才能完全展現 Nina 對追求黑天鵝角色上的恐懼;關於人物神經質的變化,那是非理性產生的,可是電影人物神經質的表演,是需要理性且有條理去塑造那些非理性的情節出來。CGI 做得出神入化又如何,部戲卻是神神化化。全片最爭氣的只有 2011年第83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Natalie Portman 吧。

BLACK SWAN Featurette: Visual Effects Reel

文︰簡漢鋒
二十四份一電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