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左鄰右里,唔洗客氣!」

近日一齣有關鄰舍關係的政府宣傳片在電視播放,片段描寫了鄰居互相關心,互相協助的美好景象,有問候鄰居近況,有請鄰居飲湯;問題是,為甚麼政府需要花金錢去推廣鄰舍關係,是因為關係已經不復存在、還是希望加強大家與鄰居溝通?其實政府的目標很清楚,就是要重建居民與鄰居之間的正面關係,因為在這些新的社區和居住模式,明顯把舊有的鄰舍關係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老地方小社區的文化因為近年不斷的重建、搬遷、清拆甚至未能原區安置而被逼中斷。當年的木屋區,公共房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緊密,尤其徙置區更能做到夜不敝戶的情況,是因為大家都已經認識多年,曾經同甘苦或有相同的經歷,正正就是因為這種獅子山同舟共濟的精神,人與人之間才能建立關係,在互相信任的情況下,才能出現美好的鄰舍關係。

無奈現今的房屋發展,不僅出現急速的士紳化,把一些舊有的屋村清拆重建,讓商人和大財團重新興建摩天大廈,貴價的樓王,把原有社區的特色和文化都重新改變;另外,經濟的發展讓更多市民有能力轉換樓宇,看香港的樓宇買賣交易頻繁,道出單位常常易手的問題,而且用作租住的樓宇比例有上升的趨勢,鄰居往往是陌生人、租客、或不是長住單位的人,那教鄰舍關係如何發展,如何培訓?不只如此,這一代的人更加不像上一代人,如今我們很重視個人的利益,既不熱心參與居所的利益、又不熱衷和鄰人關係,真正有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感覺。既然房屋設計這個環境因素,和誰人搬出搬入不由我們控制,要著手改善鄰舍關係,就不能只靠聽廣告口號,說十次「左鄰右里,唔洗客氣!」是沒用的,坐言起行由我們自身做起才最實際。

年輕一代最能把握優勢,嘗試主動和鄰居打招呼,不認識對方也不是問題,一句「早晨」更是男女老幼也合用的佳句,早上出門時在電梯大堂遇到鄰居不妨打聲招呼;放學時總會遇到一些認得鄰居你會記得他住哪一樓層的,就應該幫他們按。如果有長者或者雙手拿著大包小包的,應主動開口一問他們的樓層而給他們一個善意的幫助。在離開電梯時按著開門掣,讓長者和小童先行亦是一種建立關係的方法,最後在大閘處按著門讓住客先進也是好方法。要建立好的鄰舍關係,並不需要刻意和做作,只要主動一點,嘗試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提供協助,相信這些友善的行為,定會讓你明白人與人溝通的好處,也讓你很容易建立一個簡單的關係,不要怕別人對你冷淡、不要怕沒回應,雖然人性格各異,但只要你伸出主動的誠意,相信鄰人都會感受到。我強調和鄰人建立關係並不是一朝一夕,但不要放棄和每一個同區的、同村的朋友打招呼,認識下他們;如果大家真的如此聽話,聽從政府的推廣,只和左鄰右里建立關係,其實只是很表面,一個有良好發展的鄰舍關係,並不只限於同住左右、或同一層的朋友,而應該擴大到整棟大廈,整個屋邨甚至整個社區,這樣才真正建立起一個社區的關係,繼而重建大家對這個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