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唔好意思,香港精神唔係咁

看過以下兩套廣告片後,你有什麼感想?

你,感同身受嗎?

以「懷舊」(nostalgia)作為一種手段

文化研究者或文學評論人看見這個小標題,一定不會感到陌生。

所謂「懷舊」(nostalgia),對普羅大眾而言,應該是個人因為懷念昔日往事、童年生活、故里舊居等已逝物事作出的主觀心理反應。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在高度商品化的現代社會,「懷舊」大致上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個人情感投射,而是一種宣傳推廣手法。

事實上,一如大家所知,不少商人為了令產品銷情更理想,他們會不時聘用媒體人為產品進行形象包裝;而懷舊的主題,就是其中常見的手段。

例如早前大受歡迎的維他奶stand by me系列廣告,便刻意利用不少「和朋友一起」的片段去建構一個虛構的「集體個人回憶」過程(至少我未見過一班踢完足球的男孩一起飲維他奶),當中不少人琅琅上口的歌詞部分所營造的,明顯是不少人在青少年時代曾經出現的友情感覺:

伴我開玩笑 悶了相約見 年月裏頭天天笑未停
日記交換了 風雨擋住了 傻氣故事總不缺少
你 你的真摯使我沒疲累 天真分享夢想這快樂
連續到秋冬 stand by me

從片段中不時插入的維他奶標誌,我們可以肯定,歌詞中的「你」,除了「朋友」以外,還包括「伴你成長」的維他奶。

於是,在不知不覺間,我們都成為維他奶之友。

虛偽的懷舊 脆弱的承傳

這種「虛偽的懷舊」正好配合布希亞 (Jean Baudrillard) 《擬仿物與擬像》(Simulacra and Simulation)一書中提出著名的「擬像」(simulation) 和「超真實」 (hyper-real) 理論。在媒體主導的商品化現代社會,真實與模仿已無界線。透過擬像 (本來是指仿製實物的膺品,但現時卻有不少仿製虛構物的情況) ,意義可以被修改,甚至比真實來得更真實 (hyper-real) 。

如果你不明白上述艱澀的學術名詞,我會介紹你認識一個人:甄子丹。他最近的參與的電影中主角要不是參照真人的再創作(葉問),就是將本來子虛烏有的人物再改做(陳真),但有趣的是,不少觀眾雖明白這類「人物傳奇片」有虛構成分,卻不曾尋找或反思當中的歷史背景是否合符事實(見維基百科葉問一條),這跟布希亞所言的可謂不謀而合。(影評另見葉問及簡述精武風雲陳真之死因)

誠然,這種「虛偽的懷舊」用於影視作品或商品廣告,可謂司空見慣,而作為觀眾的我們,大多亦已有免疫力和自癒力。即使有人將有關資訊「照單全收」,頂多亦不過帶來個人的金錢或情感損失。

但如果發出有關訊息的是手執大權的公營機構或與政府關係甚深的團體,而其目的主要是宣揚某些對民生或整體社會發展有深遠影響的政策或理念的話,身為觀眾的我們如不細心分析加以批判,將可能被有關方面扭曲成民意授權(mandate)或民眾背書(endorsement)。

就以港鐵備受抨擊的「唔好意思」系列為例,它巧妙地利用「虛構的個人故事」製造出「今天的小小不便,可以換來更好的明天」的幻象。廣告中,幾乎所有「受害人」都成為醫生、經理等中產人士,小老闆的生意更喜見後人傳承。但值得我們關心的問題是:這是否事實的全部?片中醫生、經理等中產人士及小老闆的現實生活處境又如何?

眾所周知,港鐵的確為香港人帶來了很多方便,也令香港正式踏上大都會(Metropolisis)之路,但與之同時,近年港鐵所到之處均變成士紳化或中產化的上蓋地產項目,不少長期居住該區的老街坊不但未能受惠於上漲的樓價,更因為尺租飈升而被迫遷往他區。另外,在大商場大集團的壟斷下,亦有為數甚巨的鐵路沿線小商戶因租金狂飆被迫結業。

然而,為了增加市民對港鐵的認同,廣告片中刻意抹去上述的客觀事實,反而利用不同的虛構故事及剪接效果造成的「超真實」時空去強化港鐵對香港人的貢獻,並以「唔好意思」此一常用道歉語彙簡化港鐵為香港社會帶來的永久傷害。製作人更於末段加入一段向幼童表示「唔好意思」的鏡頭,藉以說明日後港鐵的工程將會為香港下一代帶來一個美麗的將來。

同樣利用「虛偽的懷舊」作為公共行政手段的情況,發生在一個名為香港精神大使Hong Kong Spirit Ambassadors的組織身上。這個由不少富二代及權貴後裔組成的團體早前推出了一套名為「香港精神,撐起七百萬人」的廣告宣傳片,透過片中少女的獨白、其個人成長經驗和她與任職電車司機的父親之間的對手戲隱約地向香港人宣揚「專注、團結、勇氣、堅忍、分享」等所謂香港精神可以克服生活的種種壓力,並強調憑藉個人努力可以為自己爭取美好未來。

本來上述的說法不過是人人都懂的陳腔濫調(chiche),但放進香港目前的處境,卻變成一種極大的諷刺。不少低下階層勞工每天日出而作為口奔馳,但個人努力根本無法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地產主義令貧富懸殊加劇,香港漸成貧無立錐之地。面對上述狀況,富人及權貴後人實應該藉此機會好好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但他們卻選擇利用「虛偽的懷舊」扭轉市民的視線,並試圖製作一個不盡不實的「香港精神」,希望香港人繼續盡心盡力為不再屬於自己的香港賣命。

這種拙劣的宣傳手法,只能透過所謂「憶苦思甜」的感覺粉飾一時的太平,卻絕對無助社會健康發展。

總結:

詹明信(Fredrick Jameson) 認為歷史已毫無深度性可言 (depthlessness),歷史的意義亦被抹煞,歷史與時間都是以割裂式的形式展現,促使「懷舊文化」的產生。他以美國荷李活電影為例,指其「懷舊」(nostalgic)電影當中的歷史再現只是一種「由過去刻板印象拼湊出來的模仿物」 (the pastiche of the stereotypical past)。

張佩思<懷舊、戲仿與精神分裂:
以「後現代電影」對抗現代性>

從希臘的字源看, nostos 即回家,而 algia 則指痛苦的狀態(因此不少人把nostalgia譯作懷鄉),如果製作人並不真正明白受眾「渴望回家的痛苦」而硬生生的製作一些虛假的感情,所謂宣傳只會因為帶領受眾「走錯路」而變得更不受歡迎。

原文(含有關視頻及連結):
http://tommyjonk.xanga.com/733904005/%E5%94%94%E5%A5%BD%E6%84%8F%E6%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