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大解與小解

信之後就是"解",
看信人未必能解,
以前有很多人不識字,
就會去找街邊的寫信先生,
到今天的人個個都識字,
但也不一定可"解"。
所以牧師才要講經,
和尚才要說法,
小說家才要開讀書會。
因為要"解"的不是文宇,
而是解開來看的人。
能看不能解,
是因為十分看不開!!
預設應該看到的標準模式,
標準語法,
標準時態。
這不在看,
只是在回憶,
回憶一種不存在的堅固,
回憶一種不存在的故事,
獨自回憶不夠,
還要集體回憶!!
之後就只解手不解信了,
都冇解!!!
只可惜,
冇解本身就是一個解,
因為慈悲,
所以懂得。
懂得就不需要解!!
不解不一定配之謎,
不解無妨,
不解而解,
不解還可以溫柔呢,
也只有不解,
才可以溫柔下去,
水清無魚,
有解無心,
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