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張超雄:貧童暑期怎麼過?

《星島日報》一家之言 2011年7月13日
張超雄 「正言匯社」社長/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

暑期活動,數十年前可能是富裕人家專屬的奢侈品,但今天已成為不同學習階段必不可少的部分。特別近年的教育趨勢鼓勵「全方位學習」,孩子走出課室,透過實地考察、社會服務和體藝活動等認識社會並擴濶視野,有利將課堂知識融會貫通。暑假作為學年課外活動的延續,期間孩子可全程投入各式的另類體驗,更是培養孩子個人成長的黃金時機。

雖然今天社會進步,但依然有貧窮孩子礙於家庭經濟收入無法參與暑期活動,喪失平等發展的機會。為瞭解貧窮孩子參與暑期活動的狀況,「關注學童發展權益聯席」便進行了問卷調查,受訪的均是領取綜援、書簿津貼或幼稚園學券的低收入家庭。在受訪家庭中,超過一半的家庭月入低於7500元,當中領取綜援的佔總數六成,而其餘的非綜援家庭則分別有四成申領半額學生資助或全額書簿津貼。

調查發現,雖然幾乎全部(95%)的受訪家長認為暑期活動是孩子的基本需要,但超過半數(53%)卻無為孩子安排暑期活動,原因與財政負擔能力直接相關。調查發現,在月入低於5000元的家庭中,約六成沒有安排暑期活動;而月入達10000以上的家庭,只有三成沒有安排暑期活動。就是說,家庭收入越低,沒有安排暑期活動的比率則越高。近八成的受訪家長承認,參與活動所需支付的費用是他們未能為孩子安排活動的主因。

市民一般可能以為貧窮家庭可選擇參與由社福機構舉辦的活動,而這些活動費用必然是在可負擔水平,但事實不然。從前社福機構提供的活動公認是價廉物美,可惜時移勢易,自政府改行整筆過的撥款機制以來,社福機構礙於財政壓力,活動大都變成自負盈虧,甚至成為機構的賺錢項目。是次調查涵蓋了105間提供青少年及兒童服務的機構,結果發現雖然86間 (82%)有為貧窮家庭提供減費名額,但當中只有6間(9%)表示每項活動均有約20%的減費名額。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孩子參與心儀活動的願望常常落空,或須無奈繳付全額費用。

究竟暑期活動的費用有多高?調查發現,這些貧窮家庭希望安排的活動費用中位數為1000元,這個數額遠遠超出他們的可負擔能力,差額中位數達到867元。結果,很多貧窮家庭為了讓孩子有更多學習機會,不得不在「活動」和「吃飯」之間作出抉擇,節衣縮食以省下來的錢支付活動費用。

除了社福機構,學校可為學童提供舒適易達的環境,其實在暑假期間很應該維持開放,為貧窮孩子提供更多學習機會,而這也不一定涉及大量額外資源和人手。筆者父親從前是個小學校長,小時候筆者所屬的教會團契就在父親學校隔壁。每逢暑假,筆者都忙得不可開交,皆因教會與學校合作,安排「大哥哥」、「大姐姐」到學校為貧窮孩子補課和舉辦興趣班。這樣的活動,既可促進區內不同組織的跨界合作,善用資源,更重要的是貧窮孩子無需付出多少,便可渡過一個充實的暑假。現時學校到了暑假大都重門深鎖,貧窮學童無處可去,在外容易結識不良朋輩,長時間留家亦可能與家人發生磨擦,年紀較小的孩子則有可能被忙碌的家長獨留家中,造成社會問題。

目前教育局為學童提供的課餘活動資助名目眾多,但金額有限,而且大部分用於學年期間,並無一項針對暑期的資助。最近關愛基金提出為貧童安排遊學團的建議,卻又惹來眾議紛紛。

我們並非要求政府為貧窮孩子提供奢侈的暑期活動,而只是希望每個孩子都有平等參與尋常活動的機會。但願這個要求並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