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我不在乎馬英九來不來香港

龍應台大姐今次真是動真火了!難得的是,動這麼大的火,還能寫出這樣好的文章。

----------------------------

節錄:

    不只遺憾 更是心痛

    不只遺憾。我覺得心痛馬英九來不來香港其實不是那麼重要,但是從這件事情的決策過程,可以看得出香港政府的承擔和格局在哪裏,可以看得出北京處理兩岸政策的文化水準和文明程度在哪裏。

    如果「拒發簽證」的決定是北京做的,它就很粗糙地暴露了港人治港是一個虛假的幌子,暴露了「一國兩制」其實只有「一國」沒有「兩制」。如果媒體的揣測是正確的──馬英九因為批評了《反分裂法》或者因為對陳水扁的「正名」運動不加撻伐而遭排拒,那就顯出北京對台灣的政治生態和人心所思完全地盲目無知,鴻溝之深,令人駭異。

    台灣人對中國的情緒裏,因為每個族群歷史處境的不同而混雜從淺到深的多色調的情感,從強烈的愛戀認同到強烈的排斥敵視;再加上,民主的開放體制使得「尊重不同政見」已經被大多數台灣人接受為最高的道德價值,因此台灣人的「統」和「獨」的立場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綜合體,不是任何一個斬釘截鐵的簡單陳述可以概括的。堅決「獨」的人很可能深愛中國文化;主張「統」的人很可能強烈反共;支持陳水扁的人很可能非常具有國際觀;投票給國民黨的人很可能極為鄉土。愛馬英九的人很可能痛恨國民黨,痛恨陳水扁的人很可能支持民進黨。「藍」和「綠」裏頭摻了「黑」與「白」的認知以及對「紅」的濃度。北京是否了解這個複雜的光譜,又是否嚴肅地估算過,拒發馬英九簽證,給台灣人送去什麼樣的信息?它使台灣人更認識到北京的文明程度嗎?

    人心,是蠶絲和鐵絲的交織糅合,政治的藝術就是一種細微的、體貼的、深刻的、抽絲剝繭的能力。北京的決策者不認識到這個基本原則,簡單的眼中只看到鐵絲,看不見蠶絲,但是把蠶絲當鐵絲硬扭,在別人眼中簡單就變成野蠻。兩岸的前景,令人憂慮,令人悲傷。

    香港決策者短視缺乏擔當

    如果拒發簽證的決定是香港做的──很少人相信是這樣的,但是如果是這樣的,它就暴露了香港決策者的短視和完全的缺乏擔當。香港是什麼?它是整個中國地區裏最具國際經驗、最了解人權和法治、最自由也最崇尚自由的城市。香港政府中有多少人在倫敦讀過學位?多少人是法律系畢業的?這些精英,難道會不了解,香港如果不努力維持自己的國際觀、自己的法治基礎、自己的人權價值、自己的言論自由和決策自由,也就是說,一個相對自主的「香港空間」,很快地,香港就成為華南一個普通的中國城市,所有歷史為它累積的優勢,都要失去,被上海、被深圳、被珠海取代?

    這些精英,難道會不了解,香港的優勢之一,正是它實體的地理位置,介於兩岸之間;也在於它的抽象歷史位置,它比北京更熟悉現代的公民社會和民主政治的運作,又比台北更熟悉中國的體制和習性,因此它可以在僵持的、敵對的、互不了解的北京和台北之間,發揮一個時代所賦予它的歷史的任務?

    對兩岸關係做出和平的貢獻,香港有一個特殊的地理和歷史地位可以發揮,這些政府精英難道都看不見?促進兩岸的深度理解,香港應該做的不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懶惰官僚思維,更不是對北京決策者的立正站好唯唯諾諾,而是以香港的國際知識、以香港的公民社會素養 、以香港的政治成熟水準,去對北京誠實地說出自己的看法,去為兩岸窒息的溝通爭取創造出一個寬闊的平台香港人民不這麼做,對不起華人世界。香港政府不這麼做,對不起香港人民。

    我真的不在乎馬英九來不來香港,但是真的在乎,蠶絲被當作鐵絲砸碎。

龍應台  明報

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