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一男子尼希米

尼希米是波斯的高官 (445BC),他原是猶太人,得悉猶大地的遺民生活困苦,而原本城牆都破爛不堪,於是得國王的批准回到猶大地著手重建城牆,而更賦予他權力成為省長治理猶大區域。

在此之前1001年 (1446BC),摩西帶領猶太人離開了埃及,在曠野花掉40年才進入迦南地(即今天以色列、西岸和加沙位置)。及後在大衛王及所羅門王統治下,以色列國達至最強盛的時期。可是,在公元前931時,一國分裂為南北兩國,北國生存了209年被亞述國毁滅,南國則延續了345年 (586BC),首都耶路撒冷被巴比倫毀滅,猶太人被擄去巴比倫。再過了47年,波斯取代了巴比倫,波斯國王准許猶太遺民返回耶路撒冷居住,而遺民之一尼希米得波斯國王重用,官拜至酒政一職。

若從以色列國分裂計起,國力拾級而下直至南國被滅,時間整整有486年,猶太人並沒有忘記他們自己的身份,都盡力保持自己的信仰文化,就算先後遭亞述及巴比倫滅國,猶太民族不但沒有消散,反而能夠堅毅維繫並持續至今。

尼希米就是以色列滅國之後,仍然愛護自己民族的遺民,他提倡的並不是極端的民族主義,要以詆毀他族來建立我族認同,也不是推行威權,視人民如蟻,反而是靠順服上主及實踐公義而備受尊敬。

按照聖經,他不單領導人民重建城牆,禁止與異族女子通婚,區隔外來文化,而且也重建聖殿的管理制度及守安息日,以保持自身傳統文化。不單如此,他也為窮苦大眾抱不平,取消借貸利息、停止販賣奴隸,更深刻的是他自己沒有向百姓索取俸祿。

尼希米可以傳頌至今,並不單他能夠取信於波斯國王,又頂著地方勢力,敢於捍衛猶太人的利益,保護他們祖先的信仰價值及本土文化;更重要是他心存謙卑,依據上帝旨意行事善待百姓,施行公義守護受壓迫者。人類本性愛好公義及憐憫弱者,2400年前的省長尚且如此,目下香港的特首要得民心,其實並不複雜,就是要像尼希米一樣大公無私,行事正直,敢於為站在雞蛋的一方。若反其道而行,不斷的盲目發展而基層真正得到的往往仍是杯水車薪,社會流動緩慢;樓價租金不斷攀升,使年輕一代無望,而且更使基層生活質素不斷下降;普選制度擺明先政治篩選而後投票,毫不公道,還硬說是人人一票是民主進步,那怕公關專家如何彫蟲鑽研語言藝術,都無法改變支持度長期低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