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天氣預報資料唾手可得 不宜一知半解無限推論

天氣預報資料唾手可得 不宜一知半解無限推論

這是今晚(28/8 星期一)兩個不同模式的電腦數值天氣預報結果,左邊是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右邊是美國的全球預報系統(GFS)。

時間推至本星期六(2/9)上午11時,EC預測屆時香港東南偏東有一個低壓系統,香港吹偏北風;GFS模式則未見較有組織的低壓區出現,香港吹西南風。這個結果,已跟廿四及十二小時前的預報有明顯差別,到明天、後天,又可能會截然不同。

數值預報未經人手修改,不能視作正式的預報,也不宜對某一兩次、數天以上的預報過份解讀,例如看到預報五日後可能有熱帶氣旋靠近本港,便馬上用上「逼近」、「直撲」、「雙颱來襲」、「八號風球五連發」等字眼,是非常不嚴謹不科學。

天文台星期一晚的「九天天氣預報」表示,「一個廣闊低壓區可能會逐漸發展,在本週後期及下週初為南海北部帶來驟雨。」請留意,這個「廣闊低壓區」最終會否發展成熱帶氣旋,要視乎很多因素,包括海水溫度、垂直風切變強弱、與周邊天氣系統之互動等。三天以上的預報,誤差比率通常較大。

網上資訊氾濫,類似的天氣預報資料唾手可得,但絕非單憑表面便能看出真象。

倘若一知半解便無限推論,把千變萬化的預測變成以為必然的事實,一個極端是庸人自擾寢食難安,另一極端就是抱著輕視態度(「之前次次都唔準今次都唔慌準啦」),當有一天狼真的來臨,疏於防範之下,後果可以不堪設想。

傳媒(理論上)應負起社會責任,不要以為在標題加上「或者」、「可能」、「有機會」、「恐怕」、「?」,就等同戴了頭盔,毋須為寫過的一字一句負責。

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