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群眾運動的警示

香港群眾運動的警示

佔領運動後第一個大型遊行,有一萬三千人參加,而民陣較早前預計有五萬人參加,最終與估計有所落差。筆者昨天亦有參與遊行,感覺上的確與過往兩年的遊行人數較遜色,故筆者認為昨天的遊行是香港群眾運動的思考點,而且有兩個問題是值得大家思考。

一,其實香港每年都有不同大大小小的遊行,希望透過遊行向政府表達意見。尤其2003年的7.1大遊行,有超過50萬人走上街頭,希望政府撤回23條惡法,政府最終亦決定無限期擱置,坊間大多都對擱置23條惡法的勝利歸功於2003年的7.1大遊行,認為是香港群眾力量的勝利。筆者都同意大規模的群眾遊行會使政府就範,但只限於一個聆聽民意的政府。當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一意孤行,倒行逆施的鷹派政府,筆者其實不寄望大規模的遊行會令這個政府有所改變。而梁振英政府自其上任第一日,已有超過40萬人走上街頭,希望他立即下台,這真是一個世界奇葩。試問世界上有那一個政府,上任第一天就有40萬人叫其下台?其實這已充分證明這個政府完全缺乏認受性。即使面對大規模的遊行示威,這個政府仍然選擇囂張拔扈,死性不改。有見及此,香港人面對這一個政府,是否應該反思一般的遊行示威,到底能否向這個政府施壓?尤其面對梁振英這個鷹派政府,一般和平的遊行示威是否只是隔靴搔癢?這已值得香港人深思。

二,自佔領行動發生至今,一直都有一個論述,就是香港人厭倦20多年來的和平遊行示威,不甘心和平地示威表達意見,對政府完全沒有構成任何壓力。除此之外,香港人去年眼見台灣佔領立法院後,就能逼使台灣政府撤回服貿,亦令部分香港人反思香港的群眾運動應否轉型。筆者同意群眾運動沒有「一本天書看到老」,群眾運動的模式及動員方法都需要因時制宜,尤其香港近年本土意識抬頭,而香港人到底是否要繼續跟隨過往二十年的群眾運動模式?筆者認為香港要改變的不但是制度,而是很多潛規則。其實即使是行之有效的制度及方式,不是永久適用,有時候採用新的方法,可能更能有效果。當香港人於這二十多年都用同一種方法爭取民主,不妨趁現在破舊立新,可能會有更顯著的效果。其實長達89天的佔領行動已經是最佳的例證,雖然未竟全功,但正正因為這場運動,而令香港人深思群眾運動應否轉型。

其實香港自80年代開始爭取民主至今,仍未能一人一票選擇自己的特首,這當然是因為中共政權多番的無理阻撓。而香港人面對這個野蠻的中共政權,應否考慮改變群眾運動的方式,這絕對值得香港人深思,而台灣太陽花運動,香港雨傘運動已是最佳的例證,加上昨天不符預期的遊行人數,筆者認為香港群眾運動轉型已是需要正視的問題,尤其2015年是政改關鍵年,故香港人需要好好深思,到底要用什麼方法才能成功爭取真普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