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旅遊業的崩潰

踏入零六年尾,我們終於宣佈,香港三大經濟支柱之一的旅遊業,快要崩潰了。

香港是一個中西交匯的地方,受過殖民地的管治,過了接近十年的回歸生活,從資本主義走向中國式社會主義。回歸多年,社會各界關注著香港多個結構性問題,諸如環境保育和政制發展,相比這兩方面的發展,旅遊業好像得到特別照顧,迪士尼的落成和昂平三六零的興建令香港多了兩個新景點,可見旅遊業在特區政府心目中是何其重要。

可惜,當年社會各界寄以厚望的迪士尼樂園在落成後問題多多,不但在票務和入場人次兩個問題不斷發生爭拗,而且在場地面積和設施亦不獲好評,員工更站出來指樂園剝削工人;另一個新景點昂平三六零,原意是成為昂平和東涌間的連接工具,途中更可飽覽大嶼山的風光,但纜車啟用後故障連連,財爺唐少指新設備故障是可以接受,遊人對纜車的形象卻是不問而知,早已大打折扣。

旅遊模式的轉變

不記得那一個年頭開始,購物團的興起令內地旅客成了會生金蛋的雞,零售業推出各式各樣的措施去迎合,希望能從這個市場中分一杯羮。到現在,購物團竟然成為旅遊業的重心業務,皆因導遊和旅社都有回佣,於是內地旅客便從生金的雞變成任人魚肉的水魚。近期更有幾個旅行團遭旅客投訴,因他們不肯在指定店舖購物而導致被導遊遺棄在鬧市之中。這些案例都由零團費以至負團費等旅遊業不健康經營手法所致,大家都知道,所謂的零團費指的是導遊收到的零團費而不是指旅客不用繳交任何費用:假設旅客來香港要交六千元團費,內地旅行社和香港旅行社各自取得三千元的金錢,於是導遊便一毫子也分不到,這個時候我們叫旅行團為零團費團。導遊要有錢落袋,唯有把團友帶到會落閘放狗的指定店舖,逼他們購買只有錶底是由瑞士製造的港產鐘錶等貨品,從中收取豐厚的回佣,而負團費的旅行團是由導遊以投標形式投得,但導遊竟能從中回本之餘還有賺錢的空間,可見回佣之豐厚實在是一大塊肥美的肉,人人得而吃之。

香港仍可有觀光團

粗略談過購物團之所以成為旅遊業的重心後,不難發現購物團興起是有其原因,但始終不是每一個遊客都只想購物,加上香港本身也有不少明睸風光可供各地旅客遊覽,其實景點豈止兩大主題公園和兩座山(太平山頂和大嶼山)咁簡單?為何香港的參觀團好像已不再存在?其實這可歸咎於有關當局保存古蹟不力和富特色的文物建設不被重視。

看官不妨參考澳門的景點,除了賭場外,澳門還有不少以文化特色為賣點的地方,例如宗教建築。這類型的建築香港沒有嗎?當然不是,香港有天主教堂、佛教廟宇以至清真寺;港島區有沿海特色小屋,又有幾座尚未清拆(可惜快要拆掉)的石峽尾大火前所留下同類型房屋,還有圍村祠堂和大量博物館。人家把各項景點去申請作古蹟,香港卻不花一點的註冊費用,並不是港府為了節省這些金錢,而是有些地方佔了很多可以賣錢的空間,清拆重建後的利益比呆在一處的回報更大,因此香港的文化建築拆的拆,改建的改建,幸運的話會變成一個面目全非,空有相片和文字的博物館(偶然可能有一塊聲稱是從危樓拆下的石頭),否則可能成為另一幢摩天大廈,直插雲端。

作為香港經濟支柱之一,旅遊業和零售業不可劃上等號,因為購物團利潤雖大,但旅客經歷一次落閘放狗後有陰影,再來一次的機會又少了一些。旅遊講求「一次玩不完」,希望旅客「食過番尋味」,這才是淘金王道。

珍視僅存資源

若以國家的觀點來看,香港根本不適合發展旅遊業。旅客認為澳門比香港優勝,除了因為前者真正的景點比香港多,即使澳門也有購物團的存在,印象仍比香港佳,而且香港樓宇密度過高,空氣一年比一年差,人家旅遊希望散心,總會想找個寧靜舒適的地方。我想選擇九寨溝的旅客會比選擇紐約的為多吧!

不過,香港顯然不能任由旅遊業走上絕路。雖然香港旅遊業發展條件越來越差,現在還不至於一片死寂。要使香港繼續有旅客光臨,社會必定要珍視現在碩果僅存的文物、名勝和古跡,並加以發展和保養,不要只顧規劃經濟,創造金融奇蹟。否則,當旅遊業和零售業劃上等號的一天,香港亦會從東方之珠變成東方蜘蛛,遊客進來就像誤墮蜘蛛網,成為俎上肉。

然而,這必定是一場硬仗,前面提及的「落閘放狗黑店」在香港早已屹立十多年。社會各界都知道這些店舖的存在,卻不知為何仍未被掃蕩(或許是技術上或行政上不能吧),繼續縱容這些不道德經營,香港形象大打折扣之餘,本土經濟亦會因為支柱的崩潰而面臨重大損失。

查斯特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