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司機、記者的一念之間

司機、記者的一念之間

題為編輯所擬。

司機

大概社會上超過九成的人都是司機,就是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我們都是小人物,在制度下努力掙扎求存,不求有什麼偉大成就。

司機本來也是這樣的人,一切的出發點都是為了養家。看了戲後我有點理解當時佔中為何引起這麽多升斗市民的反感。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困難。原來所謂爭取民主自由,在我們這代看來是很基本的普世價值。但對有些每天為生活操勞的人,談這些是多麽的離地和奢侈。

然而,雖然很多人高呼不喜歡政治或政治與我無關,實際上每個人都逃不過它的陰霾。在漢城的司機在日常生活來說不會受光洲的暴亂所影響,但他還是面對了自己的良心回去了。我特別喜歡電影中司機回去漢城後從吹著口哨到流淚到毅然返回光洲的一段,對人性的刻劃多麽真實。在小我和大義之間面對兩難,並非所有人都有那個勇氣。做正確的事,在大人的世界是如此困難。

記者

早前在網上讀過一篇文章,大致上是說想做記者的話就不要讀新聞系,因為會把你的美好理想給打碎。開學至今有點理解。又或者,是我一直以來都實在太理想化?新聞業被視為第四權,記者頭戴光環,揭露真相、維繫社會公義、監察政府。但原來在言論及新聞自由愈趨崩壞的年代,在新聞審查更為無法無天的年代,記者說真話談何容易。戲中年代為網絡不普及的80年代,記者要向世人揭露真相,需冒死到戰場拍下畫面,才能抵抗強權對信息的對外封鎖。如今人人一機在手,每人都可以是記者,可說幸運許多。戲中記者的執著、堅持和勇氣是一個提醒。要做好記者,還是平庸的記者,還是淪為喉舌的記者,都在一念之間。但這一念的背後也很難。

抗爭

出生時8964已過,那些事情從未有過切身處地的感受。最接近的只能算是佔中,在金鐘地鐵站如死城的畫面和氣味仍歷歷在目。有些人說比起外國香港的抗爭實在太和平了。在電影,那些槍林彈雨血流披面的畫面,我們遠不至於。但又是否要待這個程度,人民才醒覺強權已不遠矣?在自由一點一點的流走到消失淨盡的時代,我只盼望人人都有願意醒覺和面對而非逃避和甘願無知的心。

看這部電影很累,因為光流淚的時間我想也佔了一半。韓國講人性講公義的電影都很好好看,像熔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