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自我完善

二月二日是美國和加拿大的土撥鼠日(Groundhog Day),這不是重要節日,只是一個迎接春天的有趣儀式,也沒有很多人大事慶祝;然而,由於1993年的美國電影 Groundhog Day 成為經典,歷久不衰,在2016年還製作成音樂劇,令 "Groundhog Day" 這個名詞在美加以外也廣為人知,而且成為了「自我完善 (self-improvement)」的象徵。

這齣電影成為了「自我完善」的象徵,是因為內容講述主角 Phil 陷入了一個時間迴圈(temporal loop),不斷重複地過這一年的土撥鼠日,經歷同一樣的事情;這一天重複了很多很多次(有人根據電影內的蛛絲馬跡估計,Phil 重複過這一天超過一萬二千次,即三十多年),期間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性格缺陷和行為上的種種不是,領悟到需要自我完善,因而決定改變自己,最後脫胎換骨,成為一個像樣的人,不再自私自利,也走出了時間迴圈,重過正常生活。

Groundhog Day 是一個容易令人入信的「自我完善」故事。容易令人入信的,當然不是那時間迴圈的幻想,而是故事裏發生的自我完善---假如一個人真的身處這樣的情況,他的自我完善是很有可能發生的。為甚麼?不只是因為他重複經歷相同的事,也不只是因為他有用之不盡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對經歷過的事有記憶,因而能夠從重複的錯誤中學習。假如他重複經歷相同的事,卻沒有記憶,那麼,重複的每一天對他來說都是全新的;沒有重複,或是重複一百萬次,從他個人的認知角度看,根本沒有分別。

東方的思想中,儒家最能解釋這樣的「自我完善」。儒家相信人性本善(或至少如荀子所言,是可以經過教化而成善),而且強調反省對於改善人的德性所起的重大作用;人既有孟子說的四端之心或王陽明說的良知,即使為一時的私慾所蒙蔽,只要肯反省,始終都能達致自我完善。在現實世界,不是每一個人都對自己的處境和行為有充分的認識,也未必有足夠的時間反省,但 Groundhog Day 裏的 Phil 兩者俱備,最後能自我完善,儒家認為是很容易理解的。

佛家的理解較為曲折。佛家追求的是解脫,即不再被世間的煩惱和痛苦困擾,自我完善就是以此為目標。佛家認為煩惱和痛苦來自欲求得不到滿足,要達致自我完善,就得擺脫欲求的束縛。在現實世界,這不容易做到,因此佛家才有種種修行之法;然而,在 Groundhog Day 裏,Phil 處於不斷重複的同一天,經歷相同的人和事,能夠有的欲求因而受到極大的限制,只要重複的次數夠多,相同或類似的欲求會逐漸減弱其束縛力,他最後就算不能達到解脫的境地,至少不會像從前那麼執著,也算是一種開悟了。

至於道家,則較難說。道家追求心靈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與天地萬物為一,Groundhog Day 那重複同一天的世界,可能會被道家視為拖累或限制,因而失去人生趣味和姿采。假如要不斷重複活同一天,也許道家思想只能鼓勵玩世不恭的心態,但這是否屬於自我完善,那就成疑了。

Groundhog Day 是不斷重複同一天,假如不是這樣,而是人類的壽命大大延長了,例如可以活一千年,甚至是長生不老,自我完善是否會變得容易?這個問題很複雜,可說是無從回答,因為人類壽命大大延長後,文化發展、社會結構、人倫關係等等會隨之大大改變,人類對人間和世事的想法以及價值判斷亦會不同,怎樣才算是自我完善,應該以到時的標準來判斷---用我們現在的標準來判斷總是不恰當的。

原載於國泰航空機上刊物 Discovery,2018年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