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病入膏肓的香港

病入膏肓的香港

看新聞報道,始知張超雄曾勸阻示威者衝擊立會,對方竟形容自己手上沾有鮮血,對以死控訴政府的三位同道有超越一般意義的責任:「我們的運動到現在仍未成功,令我們有人感到絕望。他們結束了生命,我們都有份,我們要負責。」

原來示威者視死如歸,做出張超雄口中「集體自毀的行為」,背後不單有與戰友共患難的悲情,更有命運共同體的原罪感:修例暫緩不算成功爭取,但已有人犧牲,她/他們是代我們去死的,仍僥倖生存的我們,沒有中途退場的理由。代殉道者履行使命,不再是責任,是一種贖罪行為。相信在前線留守過,受過防暴警察攻擊,或親睹同伴或親友受傷的人,對該名示威者的悲鳴很容易感同身受。

香港過去崇尚個人主義,成敗榮辱由自己負責,只有在六四七一的集體行動(或對外敵同仇敵愾的憤恨中),人與人之間才感受到命運相連,屬於一個巨大群體。但時辰一過,很快又回到左鄰右里見面不相識的國度,各自為生活打拚。想不到一場反送中抗爭,加上社交媒體的廣泛應用,由虛擬到真實,非常殘忍地,對未來的絕望成為了打破隔閡的通行證(林鄭政府不要再空口說甚麼溝通和聆聽,這是最難聽的粗口),以年輕一代做膽的一種嶄新精神面貌,在短短兩三個月間,把「香港人」濃烈的自利性格大大溝淡。

筆者這樣說,不是要浪漫化激烈抗爭。筆者把人命安全放在首位,不大贊同會釀成流血衝突、甚或嚴重傷亡的抗爭。但年輕人還有長長的幾十年生命,政治權利被剝奪,經濟的好處又給上一二代的人淘空,等待著她/他們的不是會逐漸變好的環境,而且越來越艱難而無出路的人生,妳/你想她/他們怎樣?要麼被AI取代,要麼因供過於求而人力大平賣;租住蝸居,捱到一身病,晚年還沒有足夠的醫療和安老保障。林鄭說搞民生,其實是倒錢落海(明日大嶼),益大地主和土豪惡霸(公私合營),貧富懸殊會改善嗎?

年輕人之所以連命都豁出去,是因為香港病入膏肓,而病痛集中出現在她/他們身上。所以請董建華不要再胡亂砌示威者和通識教育生豬肉,如果真的要追究幕後主腦,你自己其實都有份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