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等待放生的特約演員

放生,
在一般中國人的心目中,
不論你有否宗教信仰,
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概念或內置影像可供參考。
那種以「有限」象徵「無限」的慈悲抽像活動,
歷久不衰。
一大條船一大群善信浩浩盪盪出發,
送一隻千年大海龜「回家」,
個個善信出錢出力,
個個大德奮力唱誦,
齊齊做好這台戲。
至於海龜,
連台詞都沒有一句的臨時特約演員,
也沒有甚麼好怨,
每次被「請」回來協助演出,
總是管吃管住,
過十來八天又大鑼大鼓專程送回原地,
包食宿豪華團,
早機去晚機返免簽証,
去哪兒找?
漸漸這種活動深入民心,
變成生活的一部份,
變成習慣,
變成癮頭.
變成社會文化,
放生的象徽意味就比當初更加抽象,
要放生,
首先要「捕生」,
不捕如何放?
漸漸「捕」成為主要任務,
比「放」還重要。
沒有「原材料」,
放甚麼個屁?!
至於「放生」的原義是甚麼?
「放生」後的「特約演員」是生是活?
誰真正關心過?
跟著再加入反對「放生」的人仕,
本的也是慈悲的立場,
反對「特約演員」被無知利用!!
大唱放生不如安樂死!!
一切鬧哄哄了,
放生與安樂死,
慈悲對慈悲,
各有立場,
久而久之,
就這衍生了一種「新儀式」,
再不象徽慈悲,
不再象徵愍生,
只是一種拔河的「動力學」表演,
為拔河而拔河,
可想而知,
特約演員由單方利用變雙方利用,
一方捕生來放生,
一方捕生來出庭做受害証人,
看來突然大紅大紫,
一台戲過去就無人理你死活,
都說,
特約演員從來都不易為,
海龜如是,
大海班如是,
麻雀仔如是,
皇后碼頭如是,
胡文虎如是,
天星景賢里如是,
玩你唔死!
算你命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