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緊急呼籲:突破「擁核陣營」圍攻中小學

緊急呼籲:突破「擁核陣營」圍攻中小學

致:全港教育工作者
由:39個民間團體組成的反核之眾 *
日期:2011年8月25日

呼籲全港教育工作者認清「科學為民」學生專題研習比賽,並杯葛這項比賽,以示反對此項反科學、反人文、反教育的活動

由40個香港政府部門主辦,香港教育城、香港科學會、香港工程師學會協辦的「科學為民」學生專題研習比賽,以「使用核能的挑戰與機遇」為主題,表面上要求學生從正反兩面分析問題,再作抉擇,然而,從賽例中的「前言」,可以見出主辦者設立了甚多框架,對參賽者如何處理該主題有著嚴重引導性,令學生為符合主辦者的前設要求而將(中國)發展核能、香港繼續甚至增加使用核能合理化。這種預設前題去引導研習符合某個結論的學生活動,完全違反其宣稱要達到的「科學思維、批判性思考」目的,我們鄭重呼籲各教育同工細心思考有關課題,參考我們以下對主辦當局的幾點質疑,行使教育良知,杯葛這個懷有推銷核電目的的專題研習比賽。

以下討論「前言」為參賽者設定的幾個框架的基本謬誤與引導性:

(一) 「官方科學」霸權

比賽要求學生「從科學角度探討出(怎樣看待核能發電)問題的答案」,即意含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可以從科學角度找出來的。然而,核能發電至少包含道德價值層面、生態層面、社會經濟政治層面、歷史層面、技術層面的一大組問題和一系列的抉擇,那麼,又怎能以「科學角度」加以全部涵蓋?何況,縱是同一門科學,也有互相矛盾、甚至不同範式下的完全不同方法(參考T.S. Kuhn,1957;1962)。舉例說,核能工程的技術可行性,從抽象的物理方程式及實驗室測試來說,是完美無暇的,但是,若從現場技術應用來看,則到處是密麻麻的控制桿、喉管、電線、零件等堆積在一起,兼且檢查、維修或清理等工作都是在極高度輻射、令人膽戰心驚不能久留的環境中進行,所以,現場的工程技術人員都會知道這些工作很難依章做妥,故核能工程不單不是完美無暇,甚至說技術可行性也形同笑話。(參考核安專家菊地洋一與李遠哲對談記實 2006.9.15)

若不顧此種種不同角度,貿然判定某一角度為科學,其餘的不是科學(因此不能接受),就不只是科學霸權,更往往是官方那一套說法/方法的霸權。大家拭目而觀日後誰人會擔任這個比賽的「專家評判」,自會真相大白。

(二) 鼓勵以香港人自私角度看核電

前言強調參賽者要以「身為香港人的你」來看待核能發電這問題,但為甚麼是用香港人的身份?核電不正正就是一個全球性的現象----它固然是一盤跨國大生意,而核輻射危害生命與改變生物基因亦沒有邊境國界可言,因此核能決策也是要向全球全體生命及後代負責的。福島現時還不斷放射出的大量核污染,早就威脅北美和中國,且在全球遊走不斷;切爾諾貝爾在1986年發生的核災至今還在烏克蘭境內外乃至遠及整個歐洲與中國致癌致病,在毗鄰的白俄羅斯,1986年後出生的兒童只有15-20%是健全的。所以,以香港人的身份去看待核電問題這前設,事實上就等於是以自私的角度作選擇,要不然就是毫無科學知識地以為核能是自己關起門來的事。

前言開頭曾說福島核災「令世人重新審視核能發電的安全性和必要性」,為甚麼又要香港人與世人不一樣,有一個自己的「香港角度」?難道香港及供應核電給香港的周邊地區的人命特別廉價?香港人對全球生命的責任特別輕?香港人是比世人都要僵化----不能就著自己的生活模式作出一丁點的改變,去減少世間的災難?

(三) 設下框架、限制,偷換概念,隱瞞事實

前言提醒學生要以「緩減氣候變化」及「維持社會持續發展」為兩大前提,但又在之前提醒他們注意香港「地少人多,天然資源缺乏,大規模發展再生能源的條件不足」這些限制。這一堆框架限制不但自相矛盾,扭曲概念,甚至充滿謊話,讓我們來檢視一下。

(1) 扭曲「社會持續發展」之觀念

「社會持續發展」的本義,是這個居於此地的社群不斷地走向互助和分享,既不在社群中互相剝削,更能在資源上愈來愈趨向循環使用的自足模式,不用壓榨其他地區及其他社群的資源和環境,例如不會由於自己社群要用能源,而在採鈾礦或棄置核廢料的過程中破壞別人的家園,這才符合社會持續發展的本義。如此看來,這個社會中人人都能夠節省、愛惜、循環使用自己本有的資源,過這些資源能夠支援的生活----地少人多就多點用人力資源,及用多點智慧去理解身旁處處其實充滿天然資源(如:香港處亞熱帶陽光充沛就要更多利用太陽能)。

然而,前言的意含卻是香港本身條件限制令致社會持續發展有困難,這其實是扭曲社會持續發展這個觀念,令它變成一個香港人中心的擴張主義,即不惜犧牲其他地區及社群的資源和環境來換取自己的「持續發展」。

(2) 貶抑香港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錯誤引導核電為減碳所必須

既然這個被扭曲了的「社會持續發展」概念預設了經濟及生活模式不變,節能大概不能實行了,再加上一個「大規模發展再生能源的條件不足」的限制,那麼,要達到「緩減氣候變化」這另一個大前題列出的目標(一般理解為減少使用火力發電),看來,就是把參加者迫到牆角----要支持以核電作為香港未來的能源出路。但這裏包含了兩大歪理前設

(i) 香港在節能的配合下,投放資源研發及引進小型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科技,甚至在村郊地方用沼氣池發電,達成停止依賴核能和火力發電完全可能,例如中文大學物理系兩位教授,就已研發出高效薄膜太陽能電池,若覆蓋於辦公樓側牆和玻璃幕牆,以樓高二十層的商業大廈為例,可為大樓提供約六成用電(參考中大研發世界級高效薄膜太陽能電池 促進再生能源發展 2011.6.2)。此皆顯示在香港大規模使用再生能源是可行的,只不過這不是本地壟斷市場的電力財團所願見的情況吧。比賽主辦者緊貼本地電力財團的利益立場說話,令人震驚。

(ii) 核電其實完全不能緩減氣候變化,核電產生帶輻射的碳-14,發電的前期、後期(包括開鈾礦、提煉鈾、濃縮鈾、建核電廠、處理核廢料和種種核設施除役)更會使用大量火力能源,部份過程甚至產生碳氫化合物這些比二氧化碳更具溫室效應的氣體。此外,核電日夜排出冷卻機組的熱能到廠旁的海洋或湖泊,令水溫上升,碳溶解程度降低,因而釋放二氧化碳到空氣中,令全球暖化。

(四) 迴避大亞灣、嶺澳核電廠的危機

前言特別提到「鄰近香港的陽江和台山核電廠將在兩三年內相繼落成投產」,卻絕口不提更接近香港的大亞灣和嶺澳的六台核反應堆。其實後者包括運行了二十年逐漸老化的反應堆,而其六個反應堆的規模又是位居世界第五大,近期又披露了以美國為首的跨國核(核武?)實驗在那裏進行(Daya Bay Reactor Neutrino Experiment begins taking data, 15 Augst, 2011),令人憂慮之處,絕不下於在陽江和台山這些地震區興建核電廠。不提大亞灣和嶺澳,是因為它們是「既成事實」----因為香港財團中華電力剛與大核續約二十年,又續了負責營運該廠的合約?是那些核研究開始在核廠展開,收集數據,不能讓此神秘的跨國核實驗停止?

(五) 將核危機簡化為天然災害所導致

前言指出「年初日本發生災難性地震和海嘯,引致福島核事故」,但這是對核電廠帶來的災難的最片面的看法,核能發電的前、後期的各種程序及設施都會排放輻射,而核電廠平常運作也不見得沒有輻射污染的危險----所謂有國際安全標準依從,但標準由IAEA、UNSCEAR、BEIR等國際或美國核利益集團所操控,其支持證據及有關研究已被獨立專家指出為問題重重,錯漏百出(參考Independent WHO; The Health Costs of Low-Level Ionizing Radiation)。該等「安全水平」就是要令核軍事-工業集團及各有關政府不用向核設施工人及受害居民賠償。就以大亞灣核電廠的情況來看,近十年來,國家就已經因應著其中一種輻射物「氚」的排放量與日增加,而兩度提高「氚」排放的可接受水平至五倍(Radioactive Releases of Daya Bay NPP)。這些核電知識及有關的對核能的評價,有好些是來自非官方的獨立研究,請問主辦當局會否認為它們是不相干的?還是認為它們是不科學的?

在上述各種向主流建制、既得利益傾斜的「前提」、「限制」被剔除前,我們呼籲所有教育工作者都來杯葛這個「科學為民」學生專題研習比賽。

參考書目:

Kuhn, T.S. (1957) The Copernican Revolution: planetary astronomy in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thought.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Kuhn, T.S. (1962)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Greene, G. (1999) The Woman Who Knew Too Much: Alice Stewart and the Secrets of Radiation. Ann Arbor, M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Gofman, J.W. (1990) Radiation-Induced Cancer from Low-Dose Exposure: An Independent Analysis. San Francisco, CA: Committee for Nuclear Responsibility, Inc.

Yablokov,A.V., V.B. Nesterenko and A.V. Nesterenko (2009) Chernobyl: Consequences of the Catastrophe for People and the Environment.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vol.1181.

按:如需更多獨立的核科技資料,請閱以下網頁
http://www.greenpartypost.net/nonukes.html

*「反核之眾」團體:
小瀝源圓洲角環境關注組、全球化監察、Humanist Association of Hong Kong、Asian People's Theatre Festival Society、香港基督徒學會、青台、回歸基督精神同盟、齊澤克學會、一代人公社、橄欖山、合一運動同學會、1217香片公社、反核家長組、反核@中國香港編輯部、新又新文教社、先驅社、慢慢走故事坊、街坊工友服務處、工業傷亡權益會、陳皮村網站、綠黨報、一群不願做愚民的反核人士、社會主義行動反核青年部隊、四五行動、社會民主連線、梁志成議員辦事處、麥國風議員辦事處、曾建成議員辦事處、古桂耀議員辦事處、陶君行議員辦事處、黃國桐議員辦事處、徐百弟議員辦事處、立法會議員梁耀忠辦事處、立法會議員梁國雄辦事處、緣來有機、左翼21、亞洲專訊、立法會議員鄭家富辦事處、零售、商業及成衣業總工會

聯絡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