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葉建源:李國章濫用數據誤導讀者

教統局長李國章昨日發表《小班的夢想與現實》(下稱《現實》)一文,得到各大報章轉載,可惜其中有不少觀點似是而非,或誤解重重,值得商榷。

《現實》一文所犯的最大謬誤,是濫用數據,誤導讀者。他指出:上學年全港74所公營小學實際上已是小班教學,但學科測驗成績偏低,四成位於全港最低的 40%;相反,成績最好的小學之中,37人或以上的大班的學校佔了38%云云。李國章苦心孤詣地找出了這些數據,顯示小班成績往往不如大班。不過,按照他的推理方式,英中成績明顯優於中中,我們是否也可以得出母語教學不濟的結論呢?為何當局又大力鼓吹母語教學呢?

李國章的推理,違反了研究的基本邏輯。當我們比較兩類學校的時候,怎可能只比較最後的成績,而不考慮學生入學的情况呢?學生家境的貧富、是否有學習障礙,以至學校所在的社區等等,都是影響成績的重要因素,怎可以略而不談呢?事實上,南韓也有研究顯示大班學生成績平均優於小班,因為小班多位於農村,大班多位於城巿,其間的高下,只顯示了城巿的中產階級子女成績優於農村子弟而已。因此,比較科學的問題是,成績好的大班如果轉為小班,會否更佳?這一點,學者出身的李局長應該比筆者更清楚。

違反研究的基本邏輯

《現實》一文提到當局曾參考上海推動小班教學的經驗,以合理化其目前的政策。不過,李國章對上海的情况存在頗多誤解。

第一,兩地政策的最大分別,是上海一開始就肯定小班教學,李國章指上海曾就小班教學進行多年的「可行性研究」,是一大誤會;此所以上海只做了一年試點研究 (try-out),翌年馬上大面積推廣;而香港則仍停留在試驗(experiment)的階段。李國章顯然把試點研究誤會為試驗研究。

第二,上海沒有全面實施小班,是因為上海巿人口分佈不均,農村為主的郊縣人口眾多,沒有實現小班教學的條件;而城巿裏的小學則差不多已全面採用小班教學了。

第三,上海並沒有如李國章所指在12所小班試點小學中進行課程教材改革。事實上,在上海,課程改革與小班教學一直由兩套班子分別負責,長期互不相干。直到最近上海進行第二期課程改革,推動探究性學習,當地官員發現實施小班的學校更能適應新的教學要求,兩個改革才漸漸有合流之勢。其實上海怎樣做,我們毋須照抄。問題是,我們在這個問題上,不但落後於人,而且不夠積極。

李國章還指出,「有效提升學生在智能、情意和通用能力各方面的發展,是小班教學對教師的最大挑戰」,彷彿提升學生能力是小班教師獨特的任務,更是一大謬誤。其實,提升學生能力並非小班教學帶給教師的挑戰,而是教育改革帶來的挑戰,無論大班小班,所有教師都要面對,小班只不過為教師應付教改帶來更有利的條件而已。目前的困境是,教育改革、課程改革的要求不斷加碼,大部分教師要在大班之中完成教改課改艱巨的任務,極度困難。既然要教師進行教改課改,為何不為教師提供良好的配套條件?難道教師在大班裏進行教改課改,會比在小班裏來得容易?

師生關係改善,學生增加參與,小班當然並非萬應靈丹,但其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配合師訓、課改,應可帶來顯著的教學效益。而政府財政持續好轉,適齡人口又持續下降,改善教育質素的資源條件日益寬裕,李國章在《現實》一文中已經不再重彈財政短絀不能推動小班的老調。教育界對於當局的最大失望,是當局沒有利用這個寬裕的條件改善教育生態,反而陷教育界於水深火熱之中。其實,班額大,教師課擔奇重,早已是人所共知的香港教育困局,即使當局對小班教學存有疑慮,何不大刀闊斧,藉此機會改善師生比例,減輕教師的工作量呢?

明報    葉建源 香港教育學院教育行政及政策系講師
2005-05-07

------------------------------------

附:

「小班」的夢想與現實

這一陣子社會流行談「小班」,「小班」不單被追捧為優質教育的先決條件,更被視作解決縮班、超額教師、空置校舍的靈丹妙藥。最近更有批評指政府不推行小班就是「與民為敵」。

支持小班教學

我已多次表示支持小班教學的方向,甚至表示小班教學是我的夢想。我既然支持「小班」,又怎可能當上「小班」的敵人?

夢想歸夢想,現實歸現實。香港目前是否有條件實行小班?怎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充分發揮小班的好處?我們的老師是否已掌握配合小班的教學方法?我要提出這些問題,絕非為了拖延時間,而是我有責任確保投資在小班教學的資源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令教與學的質素均有所改善。

「小班」只是提供一個教學環境,單單減少班額,學習效能不一定就會得到改善。事實上,在二○○三至○四學年全港共有七十四所公營小學,實際上已是小班教學,其中六成學校的中、英、數學科測驗成績位於全港最低的百分之二十或以下;四成更是位於全港最低的百分之十。相反,成績位於全港最高百分之十的學校當中,百分之八十三的學校班額為三十二人或以上,而三十七人或以上班額的學校亦佔了百分之三十八。

小班非優教靈藥

以上的數據顯示「小班」絕非提升學習成效的靈丹妙藥。以整體學額有較大剩餘的沙田區為例,在其中一校網,有學校因收生不足二十三人而未能開辦小一;但卻有環境相若、校舍設施比該校更舊的學校,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收到二百多宗申請,超過其可供申請學額的兩倍有多。為什麼學校之間的差異這麼大?如何推行「小班」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效果?「小班」對哪些學生最有幫助?應該在哪些學校推行「小班」?這是我們推行「小班教學」研究必須探討的問題。

有學者建議政府仿傚上海推行小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的確參考了上海的經驗,才決定按部就班地推行小班教學試驗,以找出能充分發揮小班的優勢的教學策略和配套條件。

上海推行「小班化教學」 (注意:非小班教學,標準班額 為三十人),是經過多年的可行性論證和試點研究,先在十二所小學做起,改革教材和教學策略、建構多元化評估形式、培訓教師、並進行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及評估教學成效。十年後的今天,上海還沒有全面推行小班教學。

各方面需配合

如何靈活地按教學內容和實際環境的需要,有機地結合整班授課、分組學習和個別輔導,利用小班的優勢,有效地提升學生在智能、情意和通用能力各方面的發展,是小班教學對教師的最大挑戰。

目前我們正在三十七所小學進行試驗,過程中所見所聞,讓我們更清楚知道教師對專業培訓和校本支援有殷切的需求,更堅信有必要循序漸進地推行小班教學。另一方面,考慮到多項研究表示,為來自社會經濟地位低家庭的學生實行小班教學成效較為顯著,教統局亦會循這方向積極考慮。

讓我重申,我支持小班教學的理念,並正在以務實的態度推展有關的政策,一切以學生的福祉為依歸。我更重視辦學質素,我絕對不會讓政治埋沒教育良心。

教育統籌局局長 李國章

大公報     200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