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讀《鄧小平時代》隨筆

讀《鄧小平時代》隨筆

我不是文化人,但今年5月湊巧在香港中文大學參加了《鄧小平時代》(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的中文版本新聞發布會。並了解到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Ezra F. Vogl)所著的《鄧小平時代》一書。新聞發布會當天該書打折後110港元,據說價格剛好是市上價格的一半,為了貪圖這點小便宜,我在現場也買了一本。

該書系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當天簽購現場可以讓傅高義(Ezra F. Vogl)為新書籤名,我沒有找他簽名。顯然該書除了價格讓我覺得比較合理外,更吸引自己的是香港出版的版本上印有「忠實原著,未經刪減」的提醒。未經刪減,這讓人遐想連篇,那說不定此書中一定有不少外人所不知的內幕,甚至是這些話題在大陸的出版物中從來沒有提及過的。

回大陸後花了近一個月時間才將傅高義(Ezra F. Vogl)先生這本耗時10年,擁有700餘頁的大作讀完。或許是自己的期望值太高,讀完後感覺傅高義(Ezra F. Vogl)書中勾畫的鄧小平具體形象依然不太清晰,或許正如傅高義(Ezra F. Vogl)所述,他從來沒有機會與鄧小平面對面地交談機會,鄧小平因青年時從事地下黨的工作有不保留手跡和資料習慣,本書的素材蒐集也大多來自於與各位知情者的訪談,傅高義(Ezra F. Vogl)也在自序裡寫到「該書的素材與他1993-1995年擔任中情局東亞事務官員所接觸的材料無關」,因此他的研究依據是採訪記錄和查閱其他作者已經出版的著作。

該書中關於鄧小平的經歷描述可以大致分:赴法國留學、江西瑞金擔任縣委書記、長征參與遵義會議、國共內戰並指揮淮海戰役、解放後西南局的書記、過渡財政部長、主持中蘇論戰、文革中被打倒流放江西、恢復工作後協助周恩來處理外交工作、1976年中再次被打倒、1978年再次進入權力核心並主持改革開放、天安門針對學生鎮壓事件中扮演幕後角色、1992年南巡。書中也提到了鄧小平曾經被毛澤東打倒過2次,但毛從來沒有將其置於死地,書中如此描述毛澤東對待鄧小平:「他只讓鄧小平靠邊站,以便今後可能再啟用他」。

該書與其說是一本關於鄧小平的傳記,還不如說是在圍繞鄧小平這一線索在記述中共從如何通過暴力鬥爭獲取政權,再不斷地通過階級鬥爭去鞏固中共的政權的一本史書。與中國內地公開出版物記載相比,傅高義(Ezra F. Vogl)的書裡保留了共產黨從創立以來黨內分裂和內鬥的歷史,從張國燾被趕出權力中心、到彭德懷被剝奪權力、劉少奇被冤死開封、林彪「叛逃」蒙古到鄧小平的三起三落,書裡的這些記載是中共黨內分裂和鬥爭的縮影,鄧小平第3次上台後,華國鋒被迫「靠邊站」的記載在該書中有所記錄。

需要強調的是,傅高義(Ezra F. Vogl)在撰寫本書的過程中給予了鄧小平相當高的評價,傅高義(Ezra F. Vogl)並沒有主動去迎合西方對鄧小平的批評情緒,傅高義(Ezra F . Vogl)筆下的鄧小平是強硬的,能夠在訪問蘇聯時與赫魯曉夫進行辯論、能夠在蘇聯踏入金蘭灣後對越南發動戰爭、能夠在香港回歸問題上對撒切爾夫人進行強硬表態。同時傅高義(Ezra F. Vogl)筆下的鄧小平也是區別於毛澤東的毛式威嚴的,鄧小平承認自己「愛抽煙、愛吐痰」的壞習慣,但不像毛那麼愛記仇和報復整人、不兜圈子。傅高義(Ezra F. Vogl)在書中也寫到,92南巡後,百姓開始用「小平您好」的標語來區別於毛式的「萬萬歲」的個人崇拜。在1989年天安門針對學生群體的抗議示威中鄧所扮演的角色,傅高義(Ezra F. Vogl)也堅持了自己的觀點,這包括天安門鎮壓過程中軍人是否應該開槍的問題。

六四鎮壓與經濟發展

傅高義(Ezra F. Vogl)在《鄧小平時代》一書中也對外界89遇難者人數的統計進行了比較,其中的描述引用了幾組數據,其中包括中國官方公佈報告中的200多人;李鵬在7月2日對布蘭特. 思考克羅夫特說死亡310人;天安門母親丁子霖統計的接近200人;加拿大學者Timothy Brook根據北京外國武官蒐集醫院資料至少有478人死亡數據。傅高義(Ezra F. Vogl)還在書中寫道,根據外國觀察家做出可靠的統計是,在1989年64事件中的遇難者是300人到2600人之間,這些數據是傅高義(Ezra F. Vogl)在該書中對64死亡人數的記載。

該書引起爭議的部分是傅高義(Ezra F. Vogl)對鄧小平1992年南巡後的記述,作者委婉地認為89年的鎮壓為中國在90年代初期持久地進行經濟改革和發展創造了穩定的政治環境,並才有了中國在20世紀最後10年保持了年均8%的經濟增長速度。那如果89年中國政府軍人沒有向學生開槍,後果會是什麼樣呢?沒有開槍或許能夠避免那幾百上千人的傷亡,沒有64開槍,89後的中國是否有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中國的經濟在接來下的20年裡是否會保持高速的增長?這正是該書中的爭論之處,書中溫和的觀點也讓那些89的親歷者和受害者感到不滿。

基於在本書中作者對鄧小平的正面形象進行渲染並為天安門開槍者做辯護,不少讀者紛紛撰文對傅高義(Ezra F. Vogl)的觀點進行反駁,包括已經去世的原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方勵之先生生前還撰文在《紐約書評》上反駁傅高義(Ezra F. Vogl)先生在撰寫本書時候支持鄧小平等對1989鎮壓學生的立場。更有作者在互聯網發文激烈抨擊傅高義(Ezra F. Vogl)是否成為中共現在海外統戰的一部分,即中共通過收買海外學者來為當局的合法性進行辯護,從而為中共爭取更大的國際生存空間。

為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物撰寫傳紀是很令人頭疼的事情,正如該書發行後,網絡上出現鋪天蓋地的針對本書和作者持批評態度的文章。傅高義(Ezra F. Vogl)本人在香港中文大學的新書發布會上甚至主動承認一樣:「不少朋友質問我為什麼對中國政府這麼客氣,說我本來應該在64問題上再多給中國政府一些壓力,但我撰寫該書的目的就是讓更多的西方讀者去了解一個逐漸強大的中國」。

《日本第一》與《鄧小平時代》

在香港中文大學新書發布會現場,有讀者提出了傅高義(Ezra F. Vogl)在1979年出版了《日本第一》(Japan as Number One)一書,該書有助於美國商界和政界領袖對1980年後崛起的日本有所準備。那作者在30餘年後再撰寫一本關於中國的《鄧小平時代》(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是不是傅高義(Ezra F. Vogl)已經意識到了目前中國的崛起​​和強大,然後刻意撰寫一本書讓美國的政府再做好如何對付中國的準備?面對讀者的提問,傅高義(Ezra F. Vogl)說他只希望讓西方讀更好地解讀近代中國。

從一個普通的讀者角度來說,該書還是有不少出彩的地方和值得研讀的地方。比如,該書大致勾勒出鄧小平10多歲赴法國留學並參加共產黨到去世前這90年間的軌跡,這些軌跡伴隨著中共90餘年來從暴力革命黨到執政黨的過渡歷程。年近80旬的傅高義(Ezra F. Vogl)先生用10年的時間去準備撰寫一本書,由於缺乏一手的資料採訪了大量的當事人並查閱了很多文獻,作者只能盡力從所獲得的材料去勾畫、從學術的嚴謹角度去演繹一個鄧小平,顯示了其嚴謹的治學態度。此外,該書的翻譯馮克利先生對本書的翻譯細節處理得很好,全書文筆通暢、形如流水,是一本翻譯得極為流暢的佳品。

正如上文已經提及,此書遺憾之處在於針對鄧小平私人生活的敘述太少,本文中的鄧小平形象更多停留在公共場合。然而,公共場合的政治領袖形像是存在偽裝的可能性,這很難反映人性中真實的一面,所以說即使看完這本700餘頁的鉅作,鄧小平在我腦海中的形象依然是模糊的。傅高義(Ezra F. Vogl)本人也認為很多大陸人或許比他更了解鄧小平,他希望大陸的學者能夠在未來獨立寫出一本關於鄧小平的傳記。一本多描寫生活裡的鄧小平的傳紀可對傅高義(Ezra F. Vogl)勾畫的一個政治強人鄧小平能做進一步的補充。就強調歷史研究的客觀性來講,更加理性、人性地去描繪一個真實的鄧小平或許比包裝一個完美的政治領袖人物更有意義。

初稿 完成於2012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