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轉:一位聾人老師的回應

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的報導已刊登於《大學線月刊》
http://ubeat.com.cuhk.edu.hk/?p=515

看完這篇文章,我的回應是...

「我自己都是聽障,一邊要聽(健聽)老師說話,一邊要看手語老師,兩邊同時進行就會很辛苦。這是一個問題。」

我不認同,如要聾人只聽(健聽)老師說話就會更辛苦;如要聾人只聽(健聽)老師一邊說話一邊打手語就會更辛苦,因為兩種語言混亂,香港自然手語會隨著中文手語消失,說話時手語一定會漏很多內容,因為不是全部聾人可以懂看唇語。

「不能肯定這個計劃是否可以一直陪他們(聾童)到新高中。(找人繼續)幫他們做手語翻譯?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覺得在資源許可和小朋友有能力之下,應該多注重聾童口語的發展。」

她的思想很悲觀。另外,我想這個說法是因為環境問題的影響。

在香港裏,聾人一出生就要無奈地在健聽世界掙扎,努力學習口語,配合健聽人士的說話,否則會被這個世界排斥。有部份聾人的聽力和口語能力始終有限,不能努力學到像健聽人100%的聽力和口語能力,這樣他們就如何生活下去?如何懂老師說甚麽?

其實他們沒有做錯事,他們反而卻很努力學習口語,為什麼健聽人仍然說「聾人很麻煩」和「和聾人溝通不方便」,誰會想到他們的努力,嘗試在健聽世界生存?

在世界上,我不認為健聽不是上等人,要聾人配合他們的生活方式。聾人也是人,也有尊嚴。「我們」的社會是有很多不同文化背景的,包括巴基斯坦人、中國人、聾人、盲人及傷殘人士等等。我們在「傷健共融」的世界裏生活,互相尊重他們的生存,不應戴上有色眼鏡看人。

聾人一直有努力嘗試學習口語,目的和出發點是方便與健人士溝通,融入社會;健聽的你們呢?會不會為「聾人的存在」而學習手語及唇語、用紙筆溝通?如果你們不會嘗試的話,我可以說你們很自私,沒有為「傷健共融」的世界付出一分力。

「(找人繼續)幫他們做手語翻譯?這是不可能的。」我不認同這個說法,因為環境好不好,是由我們創造的。我們應該為聾童爭取最好的,把最好的學習環境(口語教學和手語教學)給他們,讓他們學得更多的知識。不應該因為環境惡劣就放棄機會和希望,正如身在籃球比賽的時候,無論眼前的對手高大,分數相差很大,我們不應該立即放棄這場比賽,並而要努力繼續打,重新組織戰略,不停爭取分數,最後一定有「機會」反客為主,打敗對手。這種「運動家的風度」,難道你不知道嗎?你的說話,不一定代表我們這類需要手語的聾人!雖然我們的立場是仍然要學習口語,但是我們必須需要手語,不是手語「輔助」學習。

身為「聽障老師」竟然說這句話,我真的要為你的聾人學生難過,他們的「必需品」已經被你奪走了。「這是不可能的。」代表你已經麻木了,寧願被排斥,寧願被折磨,寧願被歧視。你不願意為聾生的將來而反抗嗎?不可能?難道你不知道Nike公司的口號“Nothing is impossible”嗎?

另外,香港政府2008年簽了《殘疾人權利公約》,為什麼仍然不積極推廣手語?為什麼不把聾人母語「手語」的地位提高,像廣東話和英語一樣?我們只知有電視節目上加中文字幕而已,但是香港60-90年代的有一些聾人由於香港聾人教育腐敗,雖然他們的手語表達能力好,但是他們中文讀寫的能力有困難,要他們看電視上的中文字幕,簡直是「對牛彈琴」!電視公司已經有四十多年週年,很多人要靠電視節目來搜集資訊,認識外國世界等等,但是電視公司提供「手語」的服務沒有進一步改善,聾人們不能即時學多些即時資訊,只看表情和口形動作。他們應該可以見識廣博,可惜沒有這個機會。

政府應該有責任教育大家要尊重傷殘人士,健聽人士與傷殘人士要創造「傷健共融」的世界。政府不應該無視聾人的存在、需要和困難,任由聾人在「健聽世界」排斥、掙扎和自生自滅。聾人一樣是納稅人,為什麼政府沒有為聾人設想?連聾人教育也是。上年的世界聾人教育會議已經通過手語教學和聘請聾人老師,為什麼香港政府一點沒有反應?難道讓現在的聾童要走這條不幸的後路,像60-90年代的聾人一樣讀書少和見識少,不能像健聽學習可以得到更多的知識,不能爭取最好的,永遠受健聽人士的歧視嗎?

政府為什麼像韓國、美國等不設立「手語翻譯中心」?為什麼不重用手語翻譯員?為什麼政府部門沒有一個手語翻譯員,專為聾人巿民手語翻譯服務?雖然香港有約9000位聾人,算是少語言民族(母語是手語),但是他們真的很需要手語翻譯服務。為什麼聾人要自己負責尋找手語翻譯員,幫自己翻譯?政府不是有責任為巿民提供「無障礙」服務嗎(安排手語翻譯員)?政府只派錢找聾人機構幫助解決聾人需要的問題。這樣做對聾人的價值觀、手語的地位、手語翻譯員的尊嚴有「惡性循環」,愈來愈惡劣。

「聾人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公平的機會。」
香港政府幾時可以真正地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我一直反抗「名不副實」的「聾健共融」世界......

一位憤怒的聾人老師
Danny Kei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