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馬來西亞的網上媒體經驗: Malaysiakini

今天去了Amnesty International於灣仔的辦事處聽 Malaysiakini創辦人之一 Steven Gan的小型演講, 主要希望在發展in-media時, 能參考其他相類似的經驗。

Amnesty International於灣仔的辦事處聽 Malaysiakini創辦人之一 Steven Gan的小型演講, 主要希望在發展in-media時, 能參考其他相類似的經驗。

Malaysiakini於1999年創辦, 是一個網上新聞網站, 強調政治獨立, 不當官方喉舌; 在馬來西亞, 大部份的主流媒體都被親政權的政團所控制, 政治、商業和媒體力量互相勾結, 完全沒有出版自由可言。

Steven指出, 目前馬來西亞一共有超過35條法例是違反言論和出版自由的, 另外政府透過控制電視、電台、報章和雜誌的牌照來管制言論, 牌照都發給執政黨UMNO(United Malay National Organization)和第二大政黨 Malay-Chinese association。 這些政黨旗下亦有公司從事商業活動和投資, 選舉期間, 給予所屬政黨很多支持。 在這種官商和媒體三者的勾結下, 馬來西亞雖然擁有形式的民主(投票), 但卻由保守派政團壟斷權力。

Malaysiakini之所以能順利成立, 與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帝爾(Mahathir bin Mohamad)的互聯網發展政策密切相關, 馬哈帝爾是亞洲最早一個領導提出參考美國矽谷建造多媒體資訊超級公路(multi-media super-highway corridor)的構思, 所以他沒有對互聯網的資訊進行監控; 儘管計畫因政府官僚系統的惰性而難產(目前馬來西亞只有25%的互聯網滲透率, 少於1%以寛頻上網), 但馬哈帝爾的政策為網上出版開拓出空間。

當Malaysiakini於1999年展開時, 網絡上已經有很多以言論為平台的網站, 但Malaysiakini卻能突圍而出, 於幾年間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新聞網站, 現在每天提供約20-30條新聞和評論, 每天有超過50,000訪問人次(剛開始時是約500人的e-mail list)。Steven認為這是因為Malaysiakini由專業記者成立, 有誠信所致; 此外, 它的定位與主流媒體有很大分別: 獨立於政黨, 有民間社會支持, 重視人權新聞, 所以亦得到支持。

1999年, 他們只有三個記者和一個網站管理者, 現在已經增加至7個記者、5個編輯和5個電腦技術人員, 收入來自廣告、訂閱費(2001年開始收取, 現在能支付60%開支)、基金會和出售軟件技術。至於讀者群有55%是35歲以上, 75%擁有最少一個大學學位的學歷。

Steven Gan剛到過首爾與Ohmynews交流, 因為他自己一直強調專業記者手法的重要性, 對於市民記者的做法他還不太能回應; 其實Malaysiakini最熱門的欄目是「讀者來函」和一個講消費者權益的blog, Steven覺得要增加互動和參與的成份, 但卻希望新聞與評論能分開。

沒有帶數碼相機, 照片從International Press Freedom Award取來 (Steven Gan於2000年取得該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