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九龍城步行徑揭幕 甯漢豪稱「有信仰的人」甫入聖堂便反省

九龍城步行徑揭幕 甯漢豪稱「有信仰的人」甫入聖堂便反省

【獨媒報導】在區內引起爭議的九龍城主題步行徑正式竣工,今日在馬頭圍聖三一堂舉行開幕禮。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致辭時指,自己是一個有信仰的人,入到教堂要講包容、聯繫和傳承,「頭先一入到聖堂就喺度反省。」她指,步行徑促進「人地相連」,希望延續至其他地區。甯漢豪又提到,私人發展商在九龍城「相當活躍」,使到區內耳目一新。

聖公會福利協會獲市區更新基金撥款8,000萬元,設計及營運全長超過6.5公里、首條地區性、具5個不同特色路段的九龍城主題步行徑,透過連結區內居民及各持份者,促進區內歷史文物保育,藝術文化推廣等多方面的發展。

無標題

協會自2017年開始進行工程。經5年時間,整條名「躍變•龍城」的主題步行徑硬件工程正式竣工。五大路段分別為「寨城憶古•管與不管」、「大宋遺址•文史探索」、「社區藝術•牛與十三」、「海心留痕•漫步海濱」以及「廟堂之旅•我信我在」,集合寨城歷史、文史古蹟、藝術文化、現代風貌及廟堂文化,既連結區內的主要歷史建築和設施,亦承傳區內珍貴歷史兼重新演繹人與社區的故事。

無標題

義工隊組「躍龍步隊」

聖公會指,步行徑招募了街坊及社區人士成為義工隊「躍龍步隊」,透過一連串訓練及實踐活動,讓參加者認識九龍城社區的文化及歷史,參與不同項目的策劃及推廣工作等。

聖公會稱,過去步行徑共舉辦超過760場活動,接觸人次多達85,000人次,硬件裝置逾2,500件,以及出版了19期《步蹤》刊物,總印刷量超過15萬本。步行徑將繼續推出一連串不同形式的推廣活動,鼓勵公眾、年青人、長者及親子家庭一同遊覽步行徑,藉此推動長幼共融及社區共融。

甯漢豪
甯漢豪

稱教堂講「包容、聯繫和傳承」

「躍變・龍城」九龍城主題步行徑今日在馬頭圍聖三一堂舉行揭幕禮,並舉行「躍變龍城傳承邁步」展覽,展示步行徑建成的過程以及有關區內的歷史及故事。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市區更新基金董事會主席倪錫欽、立法會議員管浩鳴、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九龍城區議會主席何顯明等擔任揭幕禮主禮嘉賓。

甯漢豪在致辭時表示,自己首次在教堂參與地區項目開幕禮,認為在教堂舉行活動別具特色。她又指自己是一個有信仰的人,入到教堂要講包容、聯繫和傳承,「我自己頭先一入到聖堂就喺度反省。」

甯漢豪

甯漢豪:私人發展商在九龍城「相當活躍」 令區內耳目一新

甯漢豪表示,市區更新並非只是將老舊的樓宇拆卸和重建,同時亦須進行活化舊區,為舊區注入新動力。她以九龍城為例,市建局已經先後開展24個重建項目,近年更用規劃主導、地區為本的模式,在重建舊樓同時,重新規劃區內交通路線和設施,活化休憩空間等等,帶來更大社區裨益;而私人發展商近年亦在九龍城「相當活躍」,令到九龍城耳目一新。

無標題

甯漢豪:步行徑「人地相連」連接海濱長廊

甯漢豪續指,「躍變・龍城」步行徑促進「人地相連」,塑造地區特色和建構優美氛圍,臨海一段途徑九龍城碼頭和海心公園,市民便可順道到今年4月開放的海心公園擴建部分,並連接海濱長廊。此外,政府亦已開展工程,將土瓜灣基本污水處理廠的臨海位置通道改建成海濱長廊,連接海心公園擴建部份,預計今年便會完成。

甯漢豪又感謝聖公會為步行徑設立訪客中心,舉辦不同地區文化、歷史和藝術特色活動,例如舉辦「地膽」歷史導賞培訓班、節日工作坊、出版刊物及季刊,以及社區繪本等,鼓勵一眾市民參與,希望成功連結不同界別、地區和年齡層的人,豐富社區生活,將「躍變・龍城」的地區特色帶給公眾,並且將有形和無形的文化遺產傳承給年輕一代。

無標題

盼望步行徑延續至其他地區

甯漢豪稱,希望這類步行徑項目可以予以推廣並傳承,延續至其他地區,並邀請市民和遊客多多遊覽步行徑,體驗箇中科技、創意、歷史文化交融的成果,發展局必定繼續支持有關工作。她隨後觀看導賞員介紹展覽,惟離開時沒有回應記者提問。

項目多年來引起區內爭議 牛棚藝術家曾斥「醜樣肉酸」

「躍變・龍城」步行徑項目多年來在九龍城區引起爭議,被指工程時間冗長和裝置醜陋等。2020年,項目在土瓜灣牛棚外裝設壁畫及指示牌,引來牛棚租戶藝術家的不滿,斥項目「醜樣」、「肉酸」、「建制味」,影響牛棚形象,無法連結社區。當時聖公會在壓力下暫時撤走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