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語文政策之所謂微調

既然社會大眾一直渴慕英中,家長早前也曾因為英中學額上街遊行,曾班子玩完一輪國籍薪酬問答遊戲,當然要授意孫公派糖間間場回回氣。這樣也叫做微調,真希望同學不要有樣學樣。不過,其實大家心底都希望薪水也比照微調一下。大眾樂觀其成,反對聲音都上不了大枱,雷其昌校長依然敢講說話,一士諤諤。教人想起鮮魚行小學的梁校長,也都曾是教局中人,也讓我對教局尚存信心。可是他們都要面對不少來自教局的小動作,唉。傳媒必會大量陳述方案詳情,我不多說了,以下是一些個人聯想:

1學生更形孤立

社論大都表達了對標籤效應、中文地位的憂慮,我也同意。

在整間學校被分流或標籤的情況下,好少少的學校是會相濡以沫、同仇敵愾,以團體互助來為同學換取成長中更寶貴的師生同儕感情,在人生路上積福結緣,塞翁失馬。但當標籤細分到校內之個別班別、科目時,人的差異殺到埋身,同學要以稚年面對現實的挑戰。同學的心理素質是否已經就位?教師傾軋比拼的身影對同學心德有何影響?本身已是相對脆弱的校內人際關係,如何抵禦每位師生對個人前途的執著呢?人,缺少了團體網絡支援,如何面對漫長的壓力?我們樂見人的分化成為成長教材的主角嗎?

我無謂再花唇舌數算今日的師生現況,但對未來同學同工所需面對的人際新生態憂喜參半。喜的當然是讓有能力的先富起來,我是在鄧小平搞改革開放時讀經濟的,哪會不明個中道理。三十年下來的自由搏擊,今日中國有的是法拉利路易六四和鳥巢。八九年反倒賣運動,尚且可以屈打成個別事件歷史黑洞;只是社會上的貧富懸殊空巢留守呢?環境上的資源透支水土污染呢?文化上的見利忘義民粹雄起呢?吏治上的貪腐剋扣呢?人禍持續橫行,此起彼落,鑊鑊新鮮鑊鑊金,誰敢說這不是代價?問題是由誰去付代價呢?為甚麼又是由最無力反抗的最下層埋單?

未來香港教學語文的外部成本將會由哪些人支付呢?中產家庭當然磨刀霍霍啦,出不了線的,一句抵死無奈或捐款唱歌以表可憐就可以打發走?孰令致之?只懂著眼收益是為不智,故意忽視後果是為不仁,茲茲以家長品味、市場取向、個人職位為念為禱的教育界,如何自處?如何自圓其說?如何向良知交代?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何在?

2皆大歡喜下的暗地較勁

拆英中招牌(有人感覺是祠堂)的原意,我估是叫大家以後唔好呷埋啲無謂醋、唔駛攞埋啲無謂綵,專心教學咁啦,結果是否咁順得人意呢?人咁易滿足嫁咩。家長要的是贏在起跑線上,容不下任何影響勝算的陰影。至於點解家長咁無安全感,那是另一個政經文教研究課題了。英中,到了通街都係之時,家長咪睇第二樣囉。升讀名牌大學名科系嘅入學率啦,英文公開試成績啦,乜乜物物比賽表現啦,教員資歷啦,教師啲相似唔似電視入便嘅律師啦…唔通睇你校園清潔安全關懷照顧心智親子公民家國健康促進等王道迂闊嘢咩?大家一廂情願地以為拆了牆鬆了綁,結果換來的是更廣泛細緻更滲透血脈鼻息的綿延競爭,更赤裸更埋身的孤軍肉搏,由中一開始,全校全港,日日台兒庒,無一倖免。中學歲月,是絕大部份人結交知己確立自我形象和學習動機、學習將人提昇為仁的重要歷程,這份人權,高官已有,窮人子弟,也應擁有。我只希望我個讀寫障礙嘅仔,能繼續保有那個讓他平平安安有尊嚴地渡過人生最重要關卡的幸福小角落,將來開開心心做個工場裏面的張,老了至多被淘汰,至少今天不用陪葬!這不算是刁民奢望吧?

贏的人儘管去享受贏的滿足感,輸不起的人可以有不用輸的安全感吧?構思施政配套,瞻顧老嫰,應該是陳先生林先生口中那些價有所值的人的責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