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Investigating Culture - Carol Delaney

Investigating Culture - Carol Delaney

早前給公司派去印度工幹﹐起行前在公司的圖書館中﹐找來本「文化智商」臨急抱佛腳﹐惡補一下如何與其他文化打交道。那本「文化智商」始終是寫給商務人看﹐雖然當中有很多有用的貼士﹐但欠缺有深度的文化分析。就好像買了台新電腦﹐讀完說明書懂雖得使用﹐但我是想打開機蓋看看內部結構﹐明白其中的設計理論。我想要的不是文化用家指南﹐而是文化的設計藍圖。剛好出發前回大學有事辦﹐閒逛大學書店看到本封面很醒目吸引﹐人類學一年級課本的「調查文化」﹐正好可以解答我對於文化的疑問。便二話不說買了下來﹐放入行李跟著我飛越半個地球去印度﹐希望可以幫助我認識印度文化。雖然這本書的內容豐富有趣﹐可是在沒有任何相關學識的基礎﹐死啃硬讀一本四百多頁的課本不是件易容的事。在印度期間旅遊有空時就拿出來看﹐等飛機看﹐坐飛機看﹐坐火車也看﹐連在海灘日光浴也在看。一般人會讀些雜誌小說輕讀物﹐像我這樣讀大學課本的人﹐還要讀得津津有味可算是異類。與我一起旅行的同事也說我是怪人﹐他拿起來翻看不夠幾頁便放棄了。不過二個月下來才看了四分三﹐回來加拿大後事務繁忙﹐差不多用了個多月才完成剩下來的頁數。

這本書的作者是史丹福大學的人類學教授﹐她從人類學的角度去研究文化。這本書並不是單純記錄不同社會的文化現像﹐而用這些文化現像作為例子﹐綜合歸納出一套分析文化的系統架構﹐幫助我們快速適應新的文化環境﹐理解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差異。很多人對文化這一個慨念的認識十分矇糊﹐以為文學﹐藝術﹐生活習慣﹐宗教等就是等同於文化。從定義上說文化的內容可以很空泛﹐任何影響一個社群行為的價值系統就是文化。文化並不局限於國家或民族才擁有﹐任何有一定數目的人群也可以構成自己的文化。而很多時候不同文化互相重疊﹐一個人可以屬於複數的社群。例如我自己就同時受中華文化﹐西方文化與工程師文化的影響。然而文化不是獨立存在的抽像慨念﹐是必透要過行為才能顯現出來﹐分析文化就必須從行為開始入手﹐以不同的行為模式來推論背後不同的文化脈絡。

作者將文化分類為八個主要慨念﹐我們可以從不同文化對這八個觀念的不同理解﹐去作為切入點去審視文化對行為的影響。這八個慨念分別是﹐對空間的認知 ﹐對時間的認知﹐語言﹐人際關係﹐身體與自我﹐食物﹐衣著﹐和重要時地人的集體記憶。書中使用大量文化例子﹐去解釋不同文化如何申延出不同的行為。就算單純以獵奇眼光看這本書﹐認識其他文化聞所未聞的奇風異俗﹐也有如看國家地理頻道像有趣。不要以為四百多頁很厚﹐因為文化現像實在太多研究資料﹐盡管作者已極其博學多材﹐盡可能地包括羅列所有重要的事例﹐但每個例子也只能從略介簡。如讀者想對某方便的資料感興趣﹐可以按卷末的參考書目﹐去發掘更多深入的研究。

讀閱這書的最大得著是擴闊眼光﹐發現原來世界上很多人的思考方式與我們完全不同﹐他們的文化觀念與我們的南轅北轍﹐他們的行為看似亳無道理﹐還不是因為文化前設不同所致。我們日常接觸不同文化時﹐通常也只會很表面地看到﹐食物﹐衣著或語言的不同。其實在這八個文化觀念中的首兩個﹐很多時被忽略對空間與時間的認知﹐才是最重要的文化分歧。我們接受西方教育長大的人﹐很自然認為空間與時間是一堆數字﹐是宇宙中絕對的刻度﹐可以量度可以加減剩除。在很多原始文化中﹐空間是一個相對的觀念﹐畫夜春夏秋冬是個一環接一環的循環﹐並非會隨時間流逝的一分一秒。我們對空間的認知源自地圖﹐可以分割可以規範可以擁有。不過有些文化中﹐空間的認知源自空間的功用﹐又或者空間是身份的像徵。書中還有其他很有趣例子﹐只是太雜太廣太鎖碎﹐不能一一在此盡錄。所有例子的共通點﹐就是可以利用文化去解釋﹐不同社群行為上的差異。

作者本身是美國人﹐她主力研究土耳其文化﹐因此書中的例子偏頗西方和中東文化。若果作者能夠加插多些東方文化的例子﹐特別是中國和印度文化﹐相信閱讀起來會更加有趣。作為人類學文化研究的課本﹐這本書是一個很入門索引﹐為讀者慨覽所有與文化相關的課題。不過作者終始是讀人文科出身﹐不免思想沾染了人文的迂腐﹐認為文化沒有分高低﹐先進落後﹐文化只各不相同。書本序言也曾提及現代主義基礎的文化觀﹐作者只是以政治不正確與過時為理由否定了﹐並沒有提出更加充份的解釋﹐也沒有公正地引述其他支持文化絕對主義的論點﹐有點誤導讀者文化相對主義才是正確之嫌。作者身為一個人類學家﹐沒有理由不知道文化也會絕種的事實。一個會走上被淘汰絕種之路的文化﹐無可否認自然就是落後的文化。反之文化也可以響其他文化﹐用感染的方式把文化傳播開出。最有影響力同化他人的文化﹐毫無疑問就是最先進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