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虛擬世界中的真實力量

所謂權力分立,就是把國家公權分開,避免權力過度集中於某一機關或個人身上。這概念是由法國哲學家孟德斯鳩所提出,並把權力分劃成行政、立法及司法,也就是人所共知的「三權分立」。

除上述三權外,還有所謂的「第四權」(準確來說,應是「第四階級」),也就是新聞媒體。「第四權」之所以出現,是基於新聞自由這種自然權利。這種「權力」,是用來監察和防止政府濫權,有制衡政府的作用。然而,新聞媒體的中立性、獨立性很容易受不同原因所影響,例如媒體機構本身的偏私(如早前西方傳媒就西藏暴動的報道)、各種利害關係、甚至被政客所利用(像意大利總理,著名球會AC米蘭的班主貝盧斯科尼坐擁國內3間電視台)。也就是因為以上種種原因,「第四權」漸漸失去其特殊功能。

正因如此,促使了「第五權」的產生,並且越來越被受關注。其實「第五權」早於多年前被人提出,但是「第五權」實質是什麼,學界眾說紛紜,至今並未有一致的說法。有人認為是電子媒體、有人指是互聯網、有人覺得是民眾。而本人則覺得「第五權」即是網民這種說法比較準確。

「第五權」的形成,有賴科技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上升,以及電腦的普及化,使訊息傳送極為流通,也令網絡這個虛擬世界得以日益壯大。互聯網變成網民強而有力的發聲工具,透過網絡上不同的渠道,例如網誌、網上討論區,甚至是一些圖像,視像分享網站如youtube等來發表己見。

「第五權」在功能上與「第四權」的相類似,有監察制衡的作用,但其主要對象不是政府,而是傳媒。轉句話說,就是「第四權」監察「三權」,「第五權」監察「第四權」。「第五權」以監察傳媒為主要對象的原因,是因為一般網民較難直接得知政府的政策,以及內部運作。他們的消息來源,通常都是透過傳媒報道得來的,而他們也會就報道的內容,手法來作出反應。

如在西藏事件中,西方傳媒以不盡不實的手法報道,肆意抹黑中國,破壞我國的形象。中國網民紛紛作出反擊,透過互聯網揭穿西方傳媒的謊話。又利用文字,甚至創作歌曲來譴責西方媒體,足見網民這股新勢力的厲害,也難怪時代週刊也要選網民為「年度風雲人物」。

不過,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網民一方面可以監察傳媒,另一方面也可以影響社會秩序,又或者侵犯個人私隱。淫照事件和陳巧文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證。而且在網絡上流傳的消息真假難辨,稍一不慎便會被騙。

不過科技日新月異,網絡世界還是在發展中,它還充滿很多可能性。例如早前因淫照事件而所引起的網民遊行,發起人主要就是透過網絡世界組織。所以現階段討論這股新興勢力是好是壞,實在是言之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