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司徒雷登的骨灰为何不能安葬北大燕园

司徒雷登的骨灰为何不能安葬北大燕园

司徒雷登的骨灰为何不能安葬北大燕园

司徒雷登杭州墓地考验中美关系

昝爱宗

11月17日,前美国驻华(中华民国)大使约翰•莱顿•司图尔特(中文名司徒雷登)博士的骨灰安葬在杭州半山安贤墓地。现任美国驻华大使雷德和美国驻上海总领事参加司徒骨灰安放仪式。

司徒墓碑上只有简单的一行字"司徒雷登,1876—1962,燕京大学首任校长"。

按照正统的介绍,应该加上一句:美国驻华大使。可是没有人会敢于加上这句话,因为中美关系很敏感,也很复杂,估计高层对此也愿意睁只眼闭只眼,维持现状,原地踏步不超越。再说,燕京大学校长的骨灰应该安放在燕京大学旧址,即今天的北大,可不知谁的主意,不顾逝者遗愿,给发配到杭州来了。

这样含糊的异乎寻常的"讲政治"的处理方式,使我想起和司徒大使同时代的一代名流——中共创始人和首任总书记陈独秀,其死后评价也遭遇多番尴尬。

我曾到安徽怀宁陈独秀墓地,发现其墓碑上的字更少,更为简单:陈独秀之墓,碑的背面仅有生卒年月(1879—1942),无其他字样。

堂堂中共第一到第五届总书记,堂堂北大文科学长,堂堂新青年杂志的领军人物,死后连一个"先生"也不配了。

当然,比起司徒雷登先生的遭遇来,陈独秀先生的待遇已经够优越了,因为陈的问题只是"党内问题",上升不到国际问题的敏感地步。司徒的问题却是事关中美关系大局,中美关系背后还有台海问题,更为敏感。

中美关系好了,台湾问题就不紧张了。这是历史,也是事实。不过,现在司徒骨灰安放杭州,最起码说明中美关系已是最好的时候,只是没有更好。

因为司徒逝世前是想归根燕京大学的。可是1949年中共执政后,居然摘了燕京大学的校牌,让燕大与北大合并,都成了北大,就连北京大学的地也是当年燕京大学的产权,是司徒雷登先生当年购置的,被北大充公了。

燕京大学没有了,当年的燕大学生、后成为中共高级领导人的黄华、雷洁琼等也找不到母校了。燕大之所以被并,我认为还是当年中国与美国关系紧张缘故,如果中国美国关系像现在一样好,恐怕燕大也和今天的清华、北大一样名震京华了——历史不容假设。

燕大没有了,成了北大,北大又是五四运动的摇篮,也可以说是中共的摇篮,怎么会容忍一个美国人、美国政府的驻华(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大使占一席之地呢?

对于中共来说,从政治的角度,从中国与美国关系的角度,司徒的骨灰都不适合安葬在北大燕园。那么谁适合呢?另外一个美国人——斯诺,也就是写红军长征故事的美国记者,他的一部分骨灰已安放北大燕园。讲政治,就是条件,也是结果。司徒雷登是国民政府时候的美国大使,司徒不是斯诺,所以他不会享受到斯诺所享受的政治待遇。

当然,其中还有一些内幕,说明中国与美国关系还没有到更好的地步,如果是更好,司徒雷登完全可以在北大燕园入土为安。

1962年9月19日,司徒先生在华盛顿病故。去世前,他一直希望能够将骨灰送到中国,与在中国逝世的夫人一道,合葬在燕京大学校园内,经过种种波折,至今未能实现——恐怕以后也很难实现了。根据公开的资料披露,当年司徒骨灰有望安放燕园,后来不了了之。1986年8月,当时的中美关系似乎有所好转,对司徒当年的助手和学生、朋友傅泾波(1949年被中央特批以助手名义随同司徒出境返美)来说,应该是一个时机。通过各方努力后,北京大学的公函也通过中国驻美大使馆转到美国,出于人道主义,同意司徒的骨灰以原燕京大学校长名义安葬于北大燕园临湖轩。而且经过了当时的中共中央书记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会日常办事机构)圈阅同意的,如上海万国公墓里的宋庆龄陵园和广东孙中山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基地都是先经书记处同意再由国务院批准的。当时的中央书记处成员有胡启立、田纪云、王兆国等人,现在看来,他们当时都是中共体制内的开明之士。

不料,接下来的情况急转而下,也就是所谓的国际时局风云突变,书记处同意了,北大的人却是反对与同意参半,说是"缓办",结果是不了了之,"缓"为无期徒刑;司徒当年的助手傅泾波先生也于1988年10月在美国逝世,逝世前他把这个遗愿委托给自己的儿子们;再往后,甚至到了1999年,北大校庆,北大再次以人道主义为原则同意司徒骨灰安葬北大临湖轩,与美丽的妻子同眠,却不料又因为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再度不了了之——"迟到的春天毕竟是春天",当年的燕大学生、《司徒雷登和中国政局》的作者林孟熹这样期待,"愿司徒博士的遗愿早日得以实现"。

斯诺曾于1933年至1938年在北平燕京大学任教,校最高领导就是司徒。长期以来,中共宣传斯诺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由于斯诺与燕园乃至中国的不解之缘,他逝世后,经中共决策层同意,其部分骨灰安葬在北京大学校园的未名湖畔。2005年7月19日,北大还要纪念这名国际著名记者诞辰100周年纪念,举办各类活动。而司徒先生,各类纪念活动几乎把他彻底忘记,更别提他曾想安葬燕园的遗愿有几个老师和学生会记得?

现在,司徒入土杭州,只能说"愿司徒博士的遗愿早日得以实现"只实现了一半。入土中国了,却离北京更远了,对司徒在天之灵,我想这是一个很大遗憾。

全球化的今天,中共为什么不放弃意识形态呢?难道中共还在继续毛泽东、邓小平时代的冷战思维?当年,毛泽东强加在司徒先生身上的"罪名"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美国侵略中国,这是毛泽东的一语断定。1949年8月18日,新华社播发毛泽东文章《别了,司徒雷登》,该文后来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其中的句子十分尖刻:"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现在,中共建政约60年,毛泽东也去世32年,中美关系也好起来了,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也和胡锦涛通电话了,可司徒先生的骨灰却被安放在杭州,恐怕是继续让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下去了。这样的不顾历史和人情,这样的发配方式,恐怕也是古怪的"中国特色"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