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開平雕樓世遺遊記@己丑年立春前

開平雕樓世遺遊記@己丑年立春前

與友人在09年春節期間到廣東省江門開平市看雕樓, 今次三天兩夜之行, 雖然帶著失意而去, 然而與有友人相伴令整個旅程變得愉快。雕樓散怖在整個開平市郊至市中心邊緣位置。

你, 有踏過我走過的路嗎?

活著的世遺嗎?
據網上資料顯示, 開平雕樓在2007年列表於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在四個套票景點內(赤坎, 自力村, 立園和馬降龍(注: 發音是”下降”的”降”, 不是”投降”的”降”)), 都可容易看到世遺的標記。只是同樣是世遺, 他們明顯有不同的發展和保育形式。

活著的馬降龍
馬降龍是四個主要景點中我覺得最美和保存得最好的地方, 或許是交通較為不便, 而且馬降龍裏面有數條村, 要全部走一遍並不容易, 所以較少遊客來到, 不大見到旅遊巴士。

在綠林當中的雕樓

經過入口, 是一大遍菜田和蕉樹, 不過最大面積還是禾田。現在正夕冬天, 禾田都正在休耕, 部份有燒過的痕跡, 應該是休耕的一種處理方式吧!

不過據居民所說這一帶大部份村落(馬降龍內有數條村)都交了給政府管。有部份仍有屋子在這裏的居民已搬到長沙和開平市一帶生活和工作, 只是新年回一回來在祖家門前放鞭炮。另有一位居民說, 盡管這裏有不少農田, 但很多時候己不是村內居民種田了, 有不少來自陽春和陽江一帶的農民因為本身的地方農地貧脊, 於是來到這裏向村民租田。

村內有兩幢雕樓有開放給遊客參觀, 看門口的叔叔是當村居民, 跟我們敍說了不少故事。雖說這裏沒太多遊客, 但這位叔叔說原來一天也有二千多人來參觀。

新界的圍村和村落多少有些這裡村落的影子, 巷子長長窄窄的, 用的都是青磚為主。只是這裏的窗邊, 門邊和屋頂的雕飾較有西方古典主義的風格。比較不同的是, 香港很多家戶門口有拜地主等神位, 或許是歷史關係, 這在開平一帶都不多見。又或許我們沒特別去尋找, 沿途並沒有看見祠堂之類(有錯請指正), 極其量只能在部份雕樓下見到石碑下寫著”玄母神位”, 有幾枝香雞, 又或者村口有一個疑似祖墳, 卻原來只是”社稷之神”, 祈求五谷豐收。

充滿古典主義的建築

在雕樓旁的玄母神位

”社稷之神”的神位

半活的赤坎
第一天先到赤坎, 赤坎主要是參觀它的古鎮和影視城。很明顯影視城就好像無線古裝街的樣子, 它入口的大街雖然有居民居住, 但比較像旅遊區, 也有居民打開門收費給遊客進內參觀。反觀一巷之隔, 是居民居住的地方, 有小朋友在小巷上玩耍。還好這個鎮沒因為世遺而被政府接管, 居民仍依著他們的生活方式生活。

赤坎街頭一角

我們也走過在街上的小販, 農民把自己的疏菜放在街上擺賣, 這裏沒有一個很集中的市集, 他們只是在其中一條較多人的街道上露天擺賣著疏菜和魚肉。這裏是看到本地居民生活的好地方。

賣菜小販

死了(?)的世遺-自力村和立園
自力村其實也是一條村落, 雖然仍有二百多人在這裏居住, 但由於可達性(accessibility)較高, 極多旅遊車和自駕遊的遊客。當村居民很多也營運”農家菜”的餐館(其實是他們家)。但其實除了見到他們家旁種菜和養雞鴨, 遊客多得令人不覺得有任何農家的感覺。另外這裏比較多雞鴨, 路邊小販主要以售賣雞蛋和鴨蛋為多(其他也有賣竹製品, 麥芽糖和水煮的串”燒”)。

自力村一角

立園嘛, 就好像一個超大的庭園, 四周極盡奢華而且人工化, 又或許這是第二天的入黑時份, 走了一天有點累, 而且人多得沒可能拍到一張沒人的照片, 聽工作人員說就是菜田裏的一片黃色白菜花(不是平日吃的白菜)也是為了裝飾而種。逗留了沒多久便走了。

官方門票以外的世遺
除了以上四個門票景點外, 其實開平郊區有不少村落也有雕樓, 我們選擇了綿江里和加拿大村。

綿江里
有說”沒上瑞石樓, 沒到開平遊”, 因著”開平第一樓”的美名, 專程到綿江里。綿江里並不在門票之列, 其實村里仍是很原始的模樣, 只是到了瑞石樓門口便有一個自稱在瑞石樓住了四十多年的大叔, 極力游說我們進去, 聲稱裏面”任你拍, 任你摸”, 這樣子游說你去參觀世遺點, 令我和朋友的興緻大減,。大叔說他現在在江門市居住, 又說因為鄧小平當年改革開放讓城市先富起來所以搬到市區。他見我們不入內, 便說門票可由RMB 30降至 RMB 20, 但這樣我們更加不想入去,最後亦沒有登樓。

沒登上的瑞石樓

加拿大村
加拿大村算是最難找的一條村, 問了三個村民才找到, 不過就是這樣才有”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一進到村口, 便見到系列歐陸式的獨立房子和雕樓。


(謝謝阿安提供加拿大村的照片)

走著走著, 突然有一把聲在房子頂層的騎樓問”你們是不是看雕樓啊?”, 經過上面綿江里的經歷, 我們都怕怕, 只淡淡說我們四處走走可以了。不過伯伯很快步由屋頂跑下來, 旁邊還跟著的小狗Lala。跟伯伯談了幾句, 才知道多了一些這個村的故事, 他跑下裏也不是遊說我們去買門票, 他只是很好客地邀請我們上村盡頭的雕樓看, 又或者到他的屋子參觀, 原來村子現在只有他一個人, 由他一個打理整個加拿大村的所有房子, 他手上還有每一座房子的鎖匙。

加拿大村, 又名耀華村, 前身是新蝦村, 新蝦村本來位於蝦村(其實就是往加拿大村的必經之村), 後來在現址建了一些新式和洋化的房子, 才更名新蝦村。而之所有加拿大村之名, 是因為這裏的居民大都移民加拿大各地(也有部份移居了美國), 現時加拿大村的後代在外國有大約120人(跟據關伯伯手稿資料所示), 全部姓關。在赤坎的關族圖書館也是由他們所建。為什麼是建在赤坎而不是在村裏(坐公車也要半小時)? 關伯伯說是因為赤坎算是當時的市區, 多些人可以到達和接觸, 這一帶村落很多也是關姓的。

1933年出世的關伯伯退休前曾在經貿局工作, 政府知道他和叔父就是這間屋的主人, 便邀請關伯伯退休後在這裡看管加拿大村, 現在每月支取數百元的工資。但關伯伯其實也會回市區, 另這裏的水電也由關伯伯負責支付, 他的狗兒又愛吃肉, 開支不少, 甚至要倒貼, 他關伯伯仍緊守崗位, 面上總卦著笑容。

全村只有關伯伯一個, 不覺悶嗎? 關伯伯說經常有人來探他, 才不覺悶呢! 甚至有位香港大學的教授間中寄住關伯伯在這裏的大宅 (以前由他的叔父所有), 教授會負責執柴, 關伯伯會燒飯煮菜, 不亦樂乎。甚至每逢關伯伯九月生日, 友人都會來電恭賀。在伯伯抽屜裏的, 有一堆厚厚的由世界各地寄來的信件和照片。

保存完整的加拿大村原來還有段故事。當年這一帶曾被日本侵華時所佔領, 本來這裏的房子會被破壞。但在蝦村裏的一座雕樓裏住了一個日本回來的留學生, 通曉日語, 他代表村民與日本人談判, 最後談判成功, 日本人應承不破壞這條村落, 這裏美麗的房子才得以保存。或許這就好像馬來西亞世遺學者在考察時對關伯伯所說:"這裏風水好!"吧!

關伯伯現在正搜集加拿大村在海外後裔的資料, 之後會交給政府, 這條村亦會交由政府接管。盡管村子己沒人取住, 但有關伯伯在這裡的熱情招待和詳盡的背景資料提供, 加拿大村變得不一樣。雖說政府接管後仍會由關伯伯管理, 但筆者只怕由加拿大村會逐漸變成立園的翻版。

後記
三天兩夜的開平之旅, 說長不長, 說短不短。不過學內用語要做”深度遊”, 再多一點時間會更好。開平市中心雖然比較忙碌, 但也有”舊城區”, 風采堂一帶有不少排樓也值得一看。至於風采堂(市內最古老的祠堂, 位於風采中學裏面), 由於在門口的管理員開天殺價, 最後儘管到了門口, 還是沒有進去, 也是一個遺憾。

開平不算太複雜, 但運輸工具在春節期間像要發新年財似的, 這方面感覺不太好... 郊區小鎮比較簡單, 是閒hea的好地方。
新年期間很多戶門口都掛對聯

P.S.
1. 如想寄住加拿大村可留言 [email protected] , 我可把關伯伯的聯絡資料給您。

2. 關伯伯有幾張黑白照, 當中有些應是日治時期學校上課的黑白照。他本來想找人重哂這幾張相, 但那人開天殺價, 最後不了了之, 現在舊照片仍在抽屜裏... 不知有沒有有心人去時會幫上忙?!

3. 其中一令人深刻的是他們用字直接, 路標上寫的是”有雞賣”, “有炭賣”, “有人”等, 很樸實。
有雞賣....

4. 雖然與筆者的資料有一點兒出入, 關於加拿大村也可參考:
http://travel.21cn.com/scene/2007/08/01/3387721_1.shtml

5. 關於風采堂: http://www.yeefungtoy.org/world/Restoration.html

騎樓底下的商販

別緻的樓梯, 把低了一級的門口和街道連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