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鞋子的沉思

向人扔鞋,絕對是一種侮辱行為,但說不說得上是「卑鄙」呢?要解決這問題,首先要定義甚麼是卑鄙。與其在字典中找艱澀的定義,倒不如在生活中找出最常聽見卑鄙的場景,就是電視或小說。甚麼時候會用得上這組詞語去罵人呢?兩個人相鬥,其中一人突然發出暗器,對手就會大呼「卑鄙!」;一個人走在夜巷中,遇上仇家帶上十多人埋伏,雙拳鬥十掌時,也忙於脫險時亦不忘哮一聲「卑鄙!」;或者一代清官被造謠舞弊,弄得一個滿門抄斬,受刑者看見生事者,氣若猶絲的一聲「卑鄙!」。這都是耳熟能詳的卑鄙場面,由此或可給這個詞語一個通俗簡單的定義,就是跟人直面鬥不過,暗中耍小計,目的是扭轉劣勢。如果覺得上述例子不夠說服力的話,或者可以再舉一個反面例子,甚麼人不卑鄙。「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不談政治背境,荊軻窮圖匕現,刺殺秦王,有沒有人認為是卑鄙行為呢?沒有,反更被春秋之筆的司馬遷寫為「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即是立場清晰,沒有違背自己心志,為甚麼?因為此行是「一去不復返」,在高手雲集的大殿行刺,成好敗好,也難途一死,壯烈犧牲,用韓非子的說話,就「以武犯禁。」,是俠士。(《韓非子.五蠹》:「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荊軻不是卑鄙之士,那個學生又何嘗卑鄙之有?難道他不知道在場多的是保安,更多是特工?那難他不知他這樣一扔,好彩的只是被開除,不好運的話就像向美國前總統扔鞋的記者一樣,被打得死去活來?以武犯禁的行為,雖不值得表揚,但是卻不能否認他當中的勇氣,而這份勇氣並不是那些明知三聚青氨有害,卻加進小兒食物中的商人;中飽私囊,不合標準說合標準,睜著眼說大話,害得孩子逃得過地震,避不過學校橫樑,活生生被壓死的官員;報喜不報憂的傳媒等所能夠做到。

敢於表達的勇氣正正就是一個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硺硺磨磨的教育不是要去打造一顆鐵釘、齒輪,好讓社會這個機器行得暢通無礙,而是去培養一個有思想,敢行動的人;不是要發展出一個奴性社會,而是一個有不同品味的社會。雖知社會的發展空間,無論是經濟、科技等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天掉下來,地長出來的,透過理性的抗爭與表達:傳統與新思維的辯論,中一點兒一點兒爭取回來,當然必須一再重申,野蠻的表達方式是絕不應該在現代文明社會中出現,而且亦沒有它的地位。然而沒有了敢於表達社會,無疑就是一個農場。雖不知道農場裡的豬豬牛牛有沒有理想、目標,只知道牠們在農場裡時間夠了,長肥了便被拖出去,「貢獻」社會。沒有勇氣的社會原理相同,在世界中苟延殘息,時間到了,便被吃掉。

這是一個要學會說「不」,更重要是學習去尊重與挑戰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