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語言, 權力與進步

外遊期間, 與世隔絕. 返英後聞知立法會議員於會內爆粗, 輿論當然群起攻之. 本來無意評論, 卻有友人於Facebook邀請我加入反對社民連行例, 想深一層, 此事其實涉及香港仍是否文明, 進步和開放的社會, 就不得不動筆.

語言本來就是統治者鞏固權力的工具. 因為語言乃知識文明的載體, 既然控制了語言, 也就控制了真理, 取得是非的壟斷權. 統治者更能控制誰有權得到知識, 誰有權於體制內說話. 諷刺的是, 文明的進步往往取決於社會能否突破現有權力界限, 衝擊現存話語權, 或將語言普及大眾化, 讓知識廣泛傳播, 又或革新意念, 取代舊有觀念, 創建新的語言論述.

就以中國作例. 春秋時代之所以百家爭嗚, 就源於貴族經典能流入民間, 致使教育普及化, 貴族再不能壟斷知識. 若非如此, 諸侯豈能起用各派卿客謀士, 圖取中原. 春秋時代中其思想發展之熾熱, 文明熣燦之程度, 及其對二千年後中國文化之影響, 任何時段皆不能及. 及後隋唐印刷術的發明, 使得平民能習得經典, 參加科舉, 打破士族壟斷政治的局面. 權力與知識的關係, 由此可見一斑.

以近代為例. 文言文迂頹腐朽, 早已與平民慣用語言脫節. 白話文運動打破語文保守主義, 令每人都有機會以熟悉文字獲取知識, 知識又再不是古舊儒生之專利. 有了白話文, 才可輸入外來思想, 打破傳統儒家思想的保守, 其對中國文化的衝擊, 又是史無前例. 再說在香港, 未有許冠傑黃霑之前, 粵語幾近被視為粗鄙之物, 粵語文化難登大雅之堂. 及後許黃二人於作品裏運用市井粵語, 使粵語普及於流行文化, 開創粵語文化之盛世. 這又說到70年代中文運動, 代議政制發展, 保釣運動, 本土意識抬頭等等. 香港人的政治參與權與粵語地位的提升, 未必無關.

重點是, 語言本身是一個政治工具, 用得其所, 能衝擊統治者壟斷得來的權力, 讓權力歸於大眾, 使社會進步. 其實不止"仆街", 即使"吹雞", 說人為"麻甩佬", "老點"等等, 其文字起源本身皆為十分粗鄙, 極為侮辱, 而且帶有黑社會色彩. 現在這些用語都變得流行普及, 為平民日常用語. 社民連議員用粗口罵官員, 其實是一個標誌, 標誌著現有不民主, 小圈子, 由高等專業人士商界財團控制的政治局面必需改變, 必需被喝止, 讓普羅市民有權參政, 香港才會進步. 遣責社民連粗鄙者, 其實是站在保守的立場, 維護現有權力體制, 不滿其權力受到動搖.

可惜的是, 輿論只懂針對他們說粗口的一點, 卻看不到他們的語言行為其實有益於香港的進步. 當中批評者, 不乏大學大專生. 青春學子, 本應滿載激情, 胸懷理想, 思考如何改變社會, 到頭來卻站於保守陣營, 維護當權者, 只可嘆人各有志. 更什者, 香港現正危急存亡之秋, 輿論只管議員言語上雞毛蒜皮之小事, 卻不關心政府施政不堪無能, 政治脈絡栓塞, 香港經濟毫無出路. 香港之沉淪, 由此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