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音樂劇Purple Summer — 一個富誠意卻欠火候的製作

音樂劇Purple Summer — 一個富誠意卻欠火候的製作

一群中大音樂系的準畢業生,為留下美好回憶,在利希慎音樂廳舉辦了屬於自己的音樂劇。在有限的客觀條件下,就大學生水準來說這次音樂會算是成功。不過,相比起樂手和歌者偶然的失準,劇本的不足足見他們尚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

音樂劇描述一班學生在籌備一套音樂劇期間,主角們的愛情故事。簡單來說,就是一條主線故事(愛情)配上一條輔助故事(製作音樂劇)。但製作者卻未能把輔助故事融入主線故事的肌理中,令它們互相配合,把劇情的推進變得暢順。之所以謂「把輔助故事融入主線故事的肌理中」,就是把一些輔助故事的劇情剪去便會嚴重影響觀眾對劇情的了解。可惜的是,這套音樂劇中有不少場景是即使被刪除,也無礙觀眾的理解,也就是多餘,例如’Money, Money, Money’ 和’You never say good luck on opening night’ 。更甚的是,輔助故事到最後竟是不了了之。

結果整套音樂劇也因為兩線故事未能互相配合而令人感到不自然,除了上半場的後半部份和下半場的前半部份,這全因為在那些部份製作者找到了重心(愛情故事)來描述,使劇情的流動變得暢順。

除此之外,製作人未能塑造人物性格也令故事變得不自然和不合理。就五位主角而言,除了Ernest的性格是比較鮮明—一個常「換畫」又不太負責任的作曲家外,觀眾很難清楚說出其他角色的性格,所以也不能清楚了解角色的想法和動機。例如為何Becky會喜歡Ernest? 單是因為Ernest貌似她的前男友這個理由實在是太單薄了。

如果Director真的想如他在前言所說,令觀眾感受到那種作為青年人所面對的不安、混亂和矛盾,他就必需加強對角色的塑造:透過角色的內心獨白、旁人對他的描述等。只有令角色變得立體,才使他們在劇中所做的一切變得合理,也有助觀眾了解角色,感受到角色的感覺,從而加強音樂劇的感染力。

音樂劇的重點當然離不開音樂,是次音樂劇中的歌曲選自不同的電影,可見選曲者對音樂劇的認知是相當豐富的。可是他們以’The ballad of Sweeney Todd’ 作開場曲可算是一個敗筆。作為一個音樂劇,開場曲是相當重要的,通常會是主題曲,或概括了全劇的要點,或說明人物故事背景。但此劇選用這首歌可算是無關痛癢,隨便換上另一首也可。而且此曲的氣氛和音樂劇起首的氣氛明顯是一個mismatch,令人覺得這是因為製作者喜歡這首曲,於是便起用它。

走位方面,開首部份如’The ballade of Sweeney Todd’ 和’Money, Money, Money’的走位設計是不俗的,饒有電影感,惜無以為繼,予人一種虎頭蛇尾之感。

此外,在有多細節上,都出現了不合理的地方。例如Kenix唱歌時,劇情明明說那些是剛寫好的作品,希望她試唱,但她卻能夠背頌如流,實在是講不過去。又例如在’Defying Gravity’ 一幕中,Louise唱出安慰人的歌詞也是不合理的。因為在之前的對話中,Louise只說過一句關心Becky的說話(問她和Ernest的情況) ,其餘的對話的重心完全在Louise身上,她才是最需要被開解的一個,所以她和Becky一起唱出’I hope you’re happy’ 的歌詞是很奇怪的。那些細微的缺憾,與其說是因為製作者的粗心大意,倒不如說是因為他們經驗不足。

當然,只有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實在難以要求一次完美的製作。不過,對他們而言,重要的不是成功的製作,是製作時的喜樂,一些無價的共同回憶,一種可愛的青春歌詠,一次見証成長的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