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鉛教旨觀察第三期

鉛教旨觀察第三期

前言:因為忙六四,完全沒時間寫,結果第一期說是半月號,第二期說是一月號,第三期卻竟成了一月半號了。
但是他們的歪理竟然少了,雖然這是因為他們現在不太講經濟,而是講公車燃燒、推人下橋等的時事了。

---------------------------------------------------------------

法學家是怎樣被經濟學家教傻的

http://www.ipencil.org/?p=3107

李天命是用術語迷彩來形容的,但我喜歡用學術迷彩來形容"故弄玄虛,披著貌似高深的術語外衣",因為對方的學術能力只是低而不是沒有和腦袋漿糊度太高的話,對方真的能寫得像學術一樣,只有真的有讀過類似學科的人才知道那根本錯得亂七八糟。

但是,要詳細指出就太花時間了。

/人們常常說“權利”,但絕大多數人並沒有在所有時候都理解對了這個概念。當人們說“我有吃飯的權利”時,他們用對了這個詞;當人們說“我們有吃納稅人的免費午餐的權利”時,他們用錯了這個詞。/
當鄧新華說“我們有愚弄讀者的權利”時,他用錯了這個詞。
帽子一頂。

/...此所謂“自然法”。/
自甚麼然法?盜用概念。自然法根本不是這樣解。

/權利只能是個消極的概念,/
他說的不應該是權利,而是消極自由和積極自由。概念錯得亂七八糟。

/如果權利概念是積極的,權利之間就會衝突不斷。/
錯。
想要自己治理自己,或參與控制自己生活過程的欲望(積極自由),可能和希求一個能夠自由行動的範圍的欲望(消極自由)
http://baike.baidu.com/view/952754.html

積極自由的確是經常被濫用和出問題,但這並不能否定其重要性。

總之一句,不過是濫用學術詞語來包裝自己的意識形態罷了。

/大企業究竟在做什麼呢?它們只不過是在市場上運用自己所掌握的資源而已。/
例如要脅供應商,不讓供應商供貨給市場地位較弱的競爭者?
不過是為大企業隱惡揚善和硬要玩學術用語來抹黑自己不喜歡的東西罷了。

根本他不過是玩學術迷彩,亂用學術用語來為自己的意識形態作掩飾罷了。例如我同樣可以說
同樣以權利的消極邏輯來審視,新勞動合同法、最低工資法等等,都是明顯可見的 好 法。它們懲罰 存在 的“侵權”行為,實際卻正是 反對它們的人 在侵犯權利。 反對他們的人 號稱保護勞動者的權利,其實卻同時侵犯勞資雙方的權利。

其他的一堆帽子,我懶得指出來。

如果市場原教旨對自發秩序有正確的理解,他們本可以一直都不犯傻的。

---------------------------------------------------------------

兩篇評論比正文正確和值得看的文:

通脹和物價
http://www.ipencil.org/?p=3129

何謂通貨膨脹?
http://www.ipencil.org/?p=3146

第一篇看起來還算正常,雖然他無視了一個事實:除了CPI外,我們有更好的指標嗎?正如有人長遍大論地說傷健人士有了政府的生活津貼也不代表他們會生活幸福,但不說沒了津貼就一定會生活悲慘的事實一樣。

至於第二篇,不過硬是用自己的定義來定義通脹罷了。

第二篇:

/沒錯,通貨膨脹都是貨幣數量增加引起的,但弗裏德曼教授給這個說法加上了兩個限制條件。第一個是:貨幣的數量要明顯增加;第二個是:貨幣數量增加的速度,要超過物品產量增加的速度。而我認為,這兩個限制條件是可以去掉的。
我們應該接受這樣一種觀點:即即使貨幣供應量的增加並不明顯,即使其增加的速度沒有超過物品增加的速度,那也是一種通貨膨脹。貨幣量只要有任何增加,就應該被認為是一種通貨膨脹。/

我只能用傻得可愛來形容。他之後說了一個所謂的理據去支持他這種說法,但我想,除了他本人外,沒多少人會明白他的理據是甚麼。

---------------------------------------------------------------

走出蕭條的奧派智慧
http://www.ipencil.org/?p=3196

又一篇把金融海嘯賴到政府頭上的文。

/從經濟學的需求定義出發,拉動內需是個偽命題。需求是根本不需要拉動的。人的天性決定了,對物質財富的需求永遠是無止境的。中國人消費少,根本原因不是不想消費,或不敢消費,而是缺乏合適的產品與服務。這個合適,既包括成本的合適,也包括設計和功能的合適。/
從經濟學的需求定義出發,"拉動內需是個偽命題"是個偽命題,人是有需求,但是沒錢的話,這種需求根本不是有效需求,正如非洲人無論如何想要治瘧疾的藥,他們沒錢的話,就和一個想要自己的穿梭機的小孩一樣,都不是有效需求。

/國有壟斷部門的高利潤,正是國民經濟的高成本。在這些成本的約束下,中國人收入難以提高,內需自然也就難以增長。/
政府效率太差,提供的公共品太貴是原因,但血汗工廠下收入過低更是原因。

/最後,日益增加的行政管制正在窒息民營經濟的活力。《新勞動法》推出,使企業人力成本大幅增加,而職工得不到絲毫好處;《反壟斷法》推出,又使生產資源的重新組合受到抑制,而在經濟不景時,企業重組恰恰是市場應對危機的重要手段。/
倒果為因,和張五常一樣,把事情都死賴到自己不喜歡的東西頭上。
職工如何得不到絲毫好處?勞保是甚麼?醫保是甚麼?
《反壟斷法》推出,如何使生產資源的重新組合受到抑制?

/但經濟蕭條給了我們一個難得的機遇,重新審視凱恩斯主義指導下的經濟政策的危害。/
但經濟蕭條給了我們一個難得的機遇,重新審視市場原教旨主義指導下的經濟政策的危害。

---------------------------------------------------------------

買房會誤入“檸檬市場”嗎
http://www.ipencil.org/?p=3262

正文本身不過是說故事時間,但最後加上的這一段就是邏輯謬誤:

/回到前面的話題。“逆向選擇”似是而非的地方在於:買家並不是傻子。所謂“資訊不對稱”本來就是市場交易中的常態,買家和賣家對產品的資訊瞭解不可能是 一樣的。而資訊本身就是一種有價值的產品,要得到這個資訊是需要費用的。賣家固然掌握更多房子的資訊,顧客本身對房子也有估價,對方並不知道你的底線在哪 裏,你的底線和需求偏好對他來說也是“資訊不對稱”的。既然雙方都是“資訊不對稱”,也就無所謂“逆向選擇”。而競爭的存在、賣家希望成交的心理也會促使 他選擇將自己掌握的資訊透明化。這種討價還價、貨比三家的過程本身就是正常的市場過程,並沒有什麼“市場失靈”存在。/

對賣方來說,你的底線和需求偏好根本不是"訊息",因為你不買就會有別人買。
作者不過是在概念滑轉地訊息這概念從產品訊息轉為自己的出價罷了。

---------------------------------------------------------------

從產權角度看通脹
http://www.ipencil.org/?p=3277

/但是,如果搞了法定貨幣,政府掌握了獨家發行貨幣的權力,那事情可就不一樣了。政府往往抵制不住誘惑,從而不斷增發貨幣,通過通貨膨脹這種悄無聲息的手段把老百姓的財富占為己有。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佈雷頓森林體系”是說明這類情況的極好例子。/

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問題不是美國發鈔,而是美國因為貿易逆差而出現貨幣貶值。

/因為任何程度的貨幣增發,都必定造成市場中原有的貨幣購買力的下跌。所以,即使是最緩慢、輕微的貨幣增發,我們也應該認識到這是政府對私有財產權的一種侵犯。我們應該始終堅持這樣的價值觀:偷一萬塊錢是偷,偷一分錢也是偷。/
我還需要解說嗎?

---------------------------------------------------------------

中國做對了什麼?秦暉說錯了什麼?
http://www.ipencil.org/?p=3290

全篇文都不過是在玩邏輯謬誤來盲反對方。

/首先,秦暉先生的理 論是一種特殊理論,這個理論是為了解釋中國、南非的經濟高速發展現象而特製的。在自由主義的理論體系中,早就詳細論述清楚,繁榮是和自由緊密相連的,低人 權從來就不具有什麼發展優勢,自由主義學者秦暉先生對此應該是深知的。低人權優勢這一說法是無法納入自由主義理論的。秦暉先生自己也說:“改善人權最終來 說並不會影響經濟發展,而且會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好的背景。”但是他認為,權利和繁榮之間的關係,是“最終”的關係,但眼下,則要用特殊理論。/
兩個反例就駁斥了這種所謂反駁了:
索馬里不就是自由了嗎?可是它繁榮嗎?
新加坡不就是不自由了嗎?可是它不繁榮嗎?

根本就是硬是轉移視線到自由主義上,卻沒有面對過對方的” 低人權優勢” 理論。

/低成本的確是一種優 勢,但低成本僅僅是優勢的一個方面。光看成本還不夠,還得看效率。在同樣的成本下,誰效率最高,誰就發展得快;在同樣的效率下,誰成本更低,誰就發展得 快。僅僅低成本而無效率,根本就不可能取得什麼發展優勢。而政府刻意壓低成本,恰恰是嚴重損害效率的。因為,成本事實上並不能被政府壓低,而只會被政府扭 曲。/
概念滑轉:效率定義不清,第一次的定義是生產產品的效率,第二次的定義是政府使用資源的效率。
結果就是硬是把事情修辭為政府錯了。

/刻意壓低工資,那麼 人力資源就不會得到有效的配置。

也就是說,只有工人具有一定的選擇權利,珠三角的這些企業才能創建成功並參與世界競爭。

政府刻意壓低成本,最後只能變成“刻意”壓低效率。/

稻草人的謬誤:
秦暉說的是”中國以“低人權”的“優勢”人為壓低四大要素(人力、土地、資金和非再生資源)價格,以不許討價還價、限制乃至取消許多交易權利的辦法“降低交易成本”。
他說的是以剝削勞工討價還價的權益來維持市場上的低工資,而不是直接地壓低工資。

---------------------------------------------------------------

“免于匱乏”的自由
http://www.ipencil.org/?p=3388

一篇典型的新自由主義式” 窮人窮是他們自己有問題,其他人沒義務幫他” 的文。

例子:
/如果生產者知道政府將要拿走他們的大部分勞動果實,送給其他人,生產者的生產願望就會大大降低,社會的生產能力就會大大萎縮,總的產出就會大大減少。那時,任何尊嚴都將不復存在。人民公社的初期給人的感覺是吃飯不要錢,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很可怕了。/

---------------------------------------------------------------

政府福利不是權利而是權力
http://www.ipencil.org/?p=3405

又一篇”故弄玄虛,披著貌似高深的術語外衣"的文,還有,他還是混淆了權利和自由。

例子:
/權利的定義基於人的行為邏輯。在我看來,權利=自由=自願=成本。它其實指的是一種行為規則。只要人的行為邏輯是不變的,權利就必然要這樣定義。你可以不用權利這個詞,但在人的行為邏輯基礎上,必然會有這種行為規則。
這種行為規則的意思是說,只要行為人自己承擔成本,他無論怎樣行為,都是他的權利。我簡單地歸結為:張三決策,張三擔責,就是張三的權利。在這個定義下,權利不需要列舉,也無法列舉窮盡。/

根本就是隨便說點甚麼,之後就說自己想說的東西:只要行為人自己承擔成本,他無論怎樣行為,都是他的權利。
權利的定義根本不是這樣。

/經濟學的分析指出,這種政府福利的“權利”(實為權力),實際上同時卻在損害他人創造財富的權利,它無助于免於匱乏,反倒在創造匱乏。另一方面,由於政府 提供福利要收大量的稅,這壓抑了納稅人的捐助熱情,實際上是侵犯人們捐助的權利(明明可以自己捐的,卻被政府拿去博名聲)。也就是說,人們明明可以通過市 場體系構建更加高效的捐助體系,卻被政府的福利政策阻礙了。與此同時,官僚集團卻從政府福利體系中獲得了大量好處。/
這才是他想說的東西:總之窮人去死吧。

---------------------------------------------------------------

唐學鵬:盧武鉉,悲劇的左翼
http://www.ipencil.org/?p=3266

把甚麼都說成左翼壞的抽水文一篇。

例子:
/盧武鉉恰恰反映了當代亞洲左翼政治家的一個通病:誇大自我變革的激情和能力而忽略政治社會結構塑造的微妙與廣闊、善於搶佔道德制高點但卻匱乏將其整合為理 性改革政治形態的驅動力、因平民出身體恤民生提倡“參與式行政”,但卻容易創造出更多的政府規制和失靈、強調社會訴求民眾互動但卻幼稚地接納“最烏合之眾 ”的見解……/

/原本盧武鉉極力避免的事態卻變成了很大概率的事件。這其實恰好勾勒了幻想型左翼的悲劇命運:過度把持帶來的是過度毀滅、不切實際的變革引來“道者反之動 ”、迎合“烏合之眾”的話語換來的是對幼稚外交的懲罰、以強調政府責任為由擴張權力反而帶來更多的“政府失靈”、以道德政治面目防身最終卻是以金錢醜聞劃 上句點。/

---------------------------------------------------------------

劉軍寧:瞧那哀怨的眼神!
http://www.ipencil.org/?p=3241

又一篇典型的新自由主義式” 窮人窮是他們自己有問題,其他人沒義務幫他” 的文。

例子:

許多研究表明,這樣命定的窮人有一些共同的內在特徵。特徵之一是他們愛抱怨。許多這樣的窮人可以稱得上是專業的抱怨者,並享受抱怨的樂趣。他們抱怨經濟環 境,抱怨自己的老闆,說股市是賭場,哀歎自己生不逢時,他們抱怨自己的家屬、他們的父母和孩子,甚至抱怨上帝。他們的才幹在於總是能找到抱怨的對象,不論 是人,還是事。他們抱怨一切,但是從不抱怨自己。

/這些命定的窮人還有的共同特點:嫉妒。他們嫉妒死了一切成功的人,一切富裕的人。他們嘲笑、挖苦、甚至咒駡成功者、富裕者。他們不以他們的嫉妒對象為榜樣,反而暗地幻想自己是他們嫉妒對象的榜樣。/

/如同上述窮人的心理是充滿著不體面、不自信、不自尊,導致窮人永遠是窮人一樣,作者的這種態度也將在心理上牢牢地把中國鎖在弱國、窮國的地位上。中國已不再是當年的弱國,為什麼還是不能擺脫憤憤不平、缺乏自信、妄自尊大的弱國心態以及那帶著哀怨的眼神?/

---------------------------------------------------------------

Kenneth Green:奧巴馬的破窗計畫
http://www.ipencil.org/?p=3190

硬是把奧巴馬的可再生能源說成是破窗理論,卻不去面對現實:
不可再生能源的特點就是不可持續,也就是說,早晚用完,到時到候就不得不被自然淘汰了。
用可再生能源只是慢慢地把現有的不可再生能源替換掉,遠遠不是,更不可能立即淘汰了”煤礦,石油,汽油,核能,汽車等行業” 的工作機會。這就是典型的無限誇大壞處,製造恐慌。

/現在,我們看看奧巴馬的這個諸多管制和補貼,強制投入可再生能源的“綠色工作”計畫。這裏的“破窗”就是,煤礦,石油,汽油,核能,汽車等行業將要失去大 量的工作,並減少大量的投入資金。這些行業目前聘用了100多萬員工,如此一來,常規的發電廠將要關門,大量的能源基礎設施將要被拆除。在打破了這些窗戶 之後,奧巴馬才能開始從他的可再生能源工業中創造新的工作機會。而其中換窗戶的成本開支最終會落到我們這些納稅人以及能源消費者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