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刻舟求劍的所謂因果

很多心理治療師都喜歡刻舟求劍,
尤其是弗洛伊德班忠實FANS,
不到失劍的案發現場一遊,
大舉打撈番當日的「失物」,
否則就束手無策。
劍在人在劍亡人亡?
其實,
算你地點人物失劍經過歷歷在目,
助人回溯的功夫也相當準確獨到,
但事隔經年,
水流海床變動物換星移,
案發現場還留有那柄失劍?
依我的所見所聞中,
百份之九十九點九都是「第九十九稿」,
本劇本給當事人的「事後檢討」改到九彩,
隨時隨地還在飛紙仔加情加節,
令整個案發經過此時此刻的「果」,
直追當日失劍的「因」。
可是一「果」是否必由一「因」引至?
當然不啦!
於是當事人執一頭一尾,
就落份口供,
尾是今日不能上台演講,
頭就是小時候給一個很串的老師串過的事件。
中間就可自由聯想,
當事人就會娓娓道出身世,
說因為當日受環境人物影響,
在那兒趺了把「劍」,
以至今日做不成「劍客」。
治療師就熱心助人,
立即起程和當事人回案發地點尋劍。
甚麼今日果就是昨日因。
甚麼內心受傷的小孩。
請下次小心看當事人憶述事件中的內疚徵象,
那是幾乎是所有當事人的必然「選擇」。
他「選擇」了今日的「不圓滿」是「失劍」的影響,
小心看小心聆聽,
「失劍」只是個「選擇」,
一個他要証明今日作為「口供」的「選擇」,
不過當事人完全信以為真。
一個少女在家族的喪禮上看見自己心儀的男孩子,
事後回家殺了她姐姐,
而她的行兇目的是要製造一個「家族喪禮」,
那樣就可再見那男孩一臉。
很荒謬?
但有個不好的消息,
我們大多的所謂「因果關係」,
都大部份類似這種「選擇」下的因果關係。
你今天想要自卑作為武器,
你就「選擇」一個可以造成自卑的「失劍現場」,
那是心理上的刻舟求劍,
你還認同他,
和他一起玩?
究竟你是治療師還是病人?
給我,
不給你這個玩意連根拔起?
我不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