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關心環保的人都會反對的施政報告

關心環保的人都會反對的施政報告

本文不打算論及曾特首是否"曾水扁"、是否利益輸送,只打算說明,為甚麼支持環保的組織及人士都會及應該反對這份施政報告。

先講慳電膽,在09年的施政報告中,政府"為鼓勵市民以慳電膽取代鎢絲燈泡,兩家電力公司會向住宅用戶派發慳電膽現金券。"其後,曾特首被揭發,其姻親莫錦泉為飛利浦慳電膽的香港代理,佔了慳電膽的30%市場佔有率。

在說到環保問題前,先從常理來說,正如不少人所說,慳電膽在香港早已普及,去年慳電膽的市場銷售量為350萬個,不少人已經用慳電膽來取代鎢絲燈泡,電力公司以先扣錢,再發券的做法去強迫市民買慳電膽,根本不合理。

早在好幾年前,不少環保組織已經提出它們對慳電膽的憂慮:慳電膽內含水銀,即使在使用了更先進的技術去減少水銀含量下,如果慳電膽不和其他垃圾分開收集,這些水銀依然會洩漏出來,短期影響到垃圾收集者的健康、長期影響到堆填區附近的環境。

要以慳電膽取代鎢絲燈泡,政府首要的任務不應該是提高慳電膽的普及度,而是做好垃圾源頭分類:在社區內,甚至全港大多數住宅樓層內提供分類收集垃圾的設施,讓人們把垃圾分為廚餘、紙張、塑膠、金屬及有毒物質(例如慳電膽及充電池)等幾個大類;再配上適當的垃圾收集及回收系統;以及以用者自付原則來實行的垃圾處理費政策,讓市民有足夠的誘因去把他們所產生出來的垃圾分類。

現時,政府已經有了一個"充電池自願回收計劃",已經作出了一個非常"良好"的示範:自願回收是一個非常沒有效果的政策,大多數市民甚至沒有察覺到這個計劃的存在,這根本就是"扮做野"用的幌子,政府所提出的慳電膽回收計劃,不過又是另一個同樣地"扮做野"用的幌子罷了。外國的例子已經說明了,只有以垃圾源頭分類配合垃圾處理費政策,才能有效地提高包括慳電膽在內的垃圾回收率。

如果政府做好垃圾源頭分類的話,不但慳電膽的棄置問題能順利解決,香港的環保工業也能開始發展,沒錯,是"開始"。現時,香港的環保工業幾乎只能用"只有回收,沒有再造"來形容,香港大多數回收得來的回收品,絕大多數都是作出口之用;極少數艱苦地維持著的環保再造業者,只能從外國進口回收品,因為政府不去做源頭分類的話,只靠業界去自行收集回收品的話,成本高到不合理,簡單地說的話,就是"在外國買垃圾回來再造,還要比在香港收集便宜"。

如果有了垃圾源頭分類的話,香港的環保業界就能在香港發展再造業,這不但促進了本土的經濟和就業,還能有效地減少香港的垃圾生產量,延長堆填區的壽命。

即使政府早在06年就試行了垃圾源頭分類,但到了09年的現在,垃圾源頭分類依然連影都不見,施政報告中,被吹噓成"六大產業"的環保產業,卻只有「清潔生產伙伴計劃」,這種政府付錢,讓國內港商不要再污染東江水,浪費香港人金錢去補貼那些犯法港商的政策;以及政府環保採購這種做了不痛不癢的政策。其他有關環保的政策也不過是把政府早就在做的東西再寫一次罷了。

在香港政府眼中,所謂的環保產業的對象根本不是環保工業,而是現有的香港工商界。這樣的一份施政報告,不但不去做早就應該做的環保政策(推行垃圾源頭分類),還要去增加污染(慳電膽的水銀),及貼錢請求犯法港商別再犯法(「清潔生產伙伴計劃」),這樣一份扮幫環保工業,實向香港商界政策傾斜的施政報告,支持環保的人焉能不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