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活力的国有民办教育"不由得让我发懵

"活力的国有民办教育"不由得让我发懵

昝爱宗

我所在的杭州城,有四所著名的国有民办初中春蕾、风帆、大成、启正,组合起来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春风大启",最近却被要求"改制",缘由就是杭州市政府要求2001年教育体制改革时因教育投入不足而创办的大批国有民办学校,体制先天不足亟需理顺所有权实行"一刀切",要么转公办,要么转民办,每个区只保留一所民办,并在2010年9月新生入学前完成这项工作。
"改制"风声一起,从2009年11月起就在杭州近2万学生的所有国有民办学校掀起了波澜,其中被人称为挤破脑袋也要进去的"春风大启"四校,至少有160多名老师们签名要求转公办,反对政府"拉郎配"把这四所国有民办学校合并为一所民办,老师们认为这些国有民办学校,并没有民间资本投资,不能因为学生读书缴费就可以理解为"民办",从校舍、土地到公办教师、教育局对校长的任命、管理等教育资源都是国有,政府主管主办,除了上学收费之外看不出这样的国有民办与提供免费教育的公办有什么区别。"改制"突然临头,老师们显然没有经验,在他们没有整理出一份表达诉求的书面意见之前,就在11月27日这天登门市政府找领导,29日这晚甚至还集体坐了一夜,当然因为涉及老师这一特殊群体,比如担心教师"罢课",还是惊动了政府的副秘书长兼信访局局长,教育局和学校所当地的区长同样连锁反应,也随后赶到,政府给予的解释是针对老师们所担心的后顾之忧,提出"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公办老师身份编制不变用"老办法",聘任的合同制老师用"新办法"。对于主管部门的答复,老师们认为有点隔靴挠痒,我朋友中的老师,林老师、杨老师他们就从中看出了这次国有民办改制,"扔掉"国有这个类似"红帽子"的弊端,政府若是把这四校合并"打包"给一家刚注册的个人独资企业"接管",他们反对的理由是谁来负责国有资产不流失?四所学校2000多名学生,每年每人的学费9000元,每年收费近2000万,把这样彻头彻尾的公办学校"改制"为一家2009年7月份刚注册的、个人独资的文晖投资管理公司所有,成为纯民办学校,谁能保证这些国有资产不流失到私人手里,他们教师的意见谁来听取?
国有民办,其实是"国有民助",国家现在有财力"不差钱",就不应该再继续"民助"下去了,而是实现免费的国家义务教育,减轻民众的教育负担,脱掉"民办"帽子,名正言顺地叫"国有公办"这。现在改制是好时候,可官方却不是恢复公办性质,偏偏要改为私企控制,老师们和家长们的反对和要求也是理所当然。12月5日,杭州教育官方通过当地媒体发布了消息,国有民办中小学转制坚持"公""民"并举,转"公"为主,理由是"确保教师队伍稳定、确保社会稳定",对于国有民办改制具体那些转民办学校的由"国有企业来接盘",即拟以国有企业作为举办者,其校舍等主要通过租赁的形式出租给举办者办学。如此"国有民办"改制为"民办",仍然是改为国有企业"举办",继续具有"国有性质",而只是收费依然体现在"民办"性质,如此改制,不但没有换汤,也不算换药,经老师们坐一夜后结果还是"国有民办",那么还改什么制,不如说折腾一场
一次,路过风帆学校,看到"活力的国有民办中学"这几个字不由得身体一震,又有些发懵,原来民办还分国有私有?辽宁省61所"民办公助"类学校中,沈阳政府果断决定,全市"民办公助"学校全部转为公办性质,同时决定,将重点高中60%的招生指标分配给各初中。因恢复公办性质所造成的1.74亿元经费缺口,由市、区两级政府共同承担。这难道不是更好的参考模式?
国有民办,本是教育产业化之下的怪胎,国家理当对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提供优质的免费教育资源,确保足够的公办学校,但为了实现教育公平,也应当保证一定数量的私立学校或贵族学校,但不能用"国有民办"的折中办法折腾教育,国有民办的一个明显弊端就是产权不明晰,根子在制度不灵光,国家应该买单却不买单,反而扔给学生家长,加重家长们的教育负担,同时国家又对这些学校拥有所有权,本来国家财政应确保教育经费占GDP4%的教育投入,与国际接轨,可从1993年提出至今已有十六年未达标(2009年4月25日《中国青年报》,实际上能够达到3%已经被舆论高度表扬了),如果教育投入靠学生自己买单了,那么本来属于这些学校的一部分教育投入又投入了哪里去了呢?毕竟这些学校性质是公办,老师的身份也基本上是公办老师的编制,总不能国家一边投入,一边又对学生收费,名义上把教育产业化的蛋糕做大,实际上却是教育很受伤,公私不明,同样也是国有资产流失。
改制改制,不是一改就成了好制度,如果官方把改制工作做得透明一些,公开公平公正地明晰界定国有民办学校的性质、资产以及教师身份、编制及其他待遇,公办归国有,民办归私营民营企业,即使把这些优质学校进行资产评估后挂牌拍卖给社会上的企业,把拍卖的钱投入到全民教育,补足国家财政投入占GDP4%的不足,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