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觀瑪最值得珍重及自豪的是甚麼?

今天 (八月三日) 一早就玩收到舊同學的短訊,說母校觀塘瑪利諾書院(下簡稱「觀瑪」)又再多一位 10A 考生。遇上這種消息,必然會有很多同學及校友引以為傲,但筆者每當想到觀瑪歷年的轉變,卻是卻開心不起來。筆者希望各位校友及師弟細心想一想,究竟你心目的觀瑪最值得自豪、值得珍重的是甚麼?愚見認為並不是 10A,而是我們曾經有一個民主的校園,以及曾經擁有一個與別不同的 art room (美術室),帶給我們很多只有在觀瑪才會出現的校園生活。

觀瑪的民主學生會架構

據筆者所知,觀瑪是香港中學之中少有地擁有架構完整的學生會四權分立制度,分別為仲議會、代表會、幹事會及編委會,四權互相監察及制衡,而整個學生會的最高權力機構為全民投票,有重大事件或分歧時可作出裁決。有師兄不時向筆者強調,觀瑪編委會發行的是學生報而非校報,學生有完全編採自由,與一般中學由老師主導有重大分別。此架構與一般中學相比可能較為複雜,早年師兄爭取在中學成立這嚴謹的架構,是因為信不過老師嗎?我相信不是,而是希望同學在校園中就認識及參與民主體制,在實踐中明白其理念、限制、長短處及對一個群體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觀瑪還有一個重要的言論自由園地:民主牆。相對於定期出版的學生報,學生在主牆可以隨時用實名或匿名發表文章,不論是新聞時事,校園問題還是體育或文藝,都可以在這裏百花齊放。由於文章有時會尖銳地指出老師在教學或校政上的不妥,在早年還未流行電腦的年代,民主牆管理小組為保障發言者的私隱,更會逐字逐句重新抄寫,以防有老師功課對筆跡找投稿的學生麻煩 (亦真的曾有老師嘗試用此法,但之後才被告知刊登稿件已重新抄寫)。據師兄所述及翻閱舊稿件,民主牆在校園內最傳奇的事件,莫過於早年曾有學生揭發一名教學態度散漫的老師其實在外任職補習老師,花精力於補習班多於在校內之教學工作,結果該老師離開校園 (不清楚是自行辭職還是被辭退)。而民主牆最熾熱的年代,則必定是八九民運。那時不單止民主牆上有很多思辯民運的文章 (部份曾轉載於《觀瑪民報》,見此),學生會更派代表到天安門廣場聲援民運,不禁令人想像當年校園討論政治理念的風氣究竟是何等模樣。

不過很可惜地就如同大學學生會乏人問津一般,觀瑪學生會也是漸漸欠缺新血,一方面是學生會本身的推廣不足,同時校方亦甚無支持,結果很多同學都不認識這學生會架構,以致參與人數不足,運作漸漸出現困難。至於民主牆,就如《民主牆小感》一文所述,也是漸漸無人問津,不再有當年熱熱鬧鬧的氣氛。對此景象,除了校方鮮有向學生介紹學生會,積極協助學生會的承傳工作外,不論是身為學生或校友的我們都負有責任,沒有好好珍惜這個觀瑪的寶藏,讓它隨時間一點一滴地流走。如果有一日觀瑪學生會再現光芒,請務必告訴筆者,好讓更多校友高興一番。

註:其實近年有師弟積極地搞網上的「觀瑪論壇」,其「萬象區」其實有點民主牆的影子,討論相對現時的民主牆而言已經熱烈得多了。

Art Room (美術室)

觀瑪的 art room,絕對不是一般的 art room。在藝術老師謝老師的課程下,觀瑪的美術課絕不限於繪畫及勞作,老師會在課堂上與學生一同欣賞及分析前衛電影 (相信每個觀瑪人都記《The Wall》吧?),在小息及午飯時間與學生一同欣賞電影、音樂等,或者同學有興趣可以隨時來 art room 嘗試創作,例如繪畫或玩陶泥等,甚至老師會帶學生出席 Adobe Photoshop 發佈會去看 Russell Brown 展示 Photoshop 的創作技巧。這具創意及自由的教學法,據師兄表示曾獲港台報導及嘉許。謝老師讓學生接觸更多更多不同的創作媒介,認識傳統與新潮的創作媒體,以及體會到藝術其實並無界限,任何人皆可透過任何途徑進行創作。學懂了如何欣賞不認識的事物,不單止增廣了筆者的見聞及對藝術的接受程度,同時也讓筆者體會到要虛心接受未知的、新穎的想法,抱開放的態度面對別人,這是終生受用的。但自從筆者畢業那年前,art room 的自由度漸漸下降,先有麻膠創創作以「危險」為由被禁止,及後 art room 在小息及午飯的開放受限制,到早前有校友告知今年有不少物資被清走,不禁讓我感到唏噓,只希望將來的師兄仍有機會接受這非一般的美術教育。

筆者認為以上兩點才是觀瑪最值得珍重、最值得引以為傲的事物。在學生會不受同學及校方重視,創意美術課漸漸淪為一般美術課時,觀瑪雖然得到成續但失去特色,筆者只為母校感到擔憂,難以分享箇中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