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廿年人事規劃欠奉 民間自組平台要求政府承擔社福責任

廿年人事規劃欠奉 民間自組平台要求政府承擔社福責任

A tale of two cities, here and now

今天,十月一日,這邊廂,灣仔金紫荊廣場有數以百計的遊客、官員和賓客觀看國慶升旗。特首曾蔭權致詞時,強調香港應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推動人民幣區域化及國際化,提升競爭力及配合國家的「十二‧五」規劃,促進國家經濟發展。

那邊廂,在荃灣一家社區中心,約一百位社會服務使用者、從業員、社工學生、學者、工會和民間團體等,舉行記者招待會,宣佈成立「關注社會福利規劃平台」(下稱「平台」),參與並見證「福利規劃」的旗幟豎立,要求政府承擔社會福利規劃的責任。

沒有規劃可言的諮詢文件

對上一次政府發表長遠福利政策的文件,已是1991年的《跨越九十年代-—香港社會福利白皮書》,自此之後,除了1999年的檢討外,就要等到今年四月才有新一份的《香港社會福利的長遠規劃──諮詢文件》。然而,諮詢文件一出籠,便換來社福界別的抨擊。

平台成員在今天記招,力陳缺乏規劃的後果。城市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甘炳光指出,沒有規劃,政策實施與否只靠長官意志,基層市民以至所有持份者也難以參與決策,社會服務機構也只能開展短期服務,缺乏方向。

以前的諮詢如何?

就拿1991年的白皮書為例。政府的福利方向的價值觀不離「關懷家庭、力求上進、自力更生、互相扶持、不願意依賴「福利」、極重視社會秩序,以及具備靈巧機智的特性」(第三章六節),提倡以「社會網絡提供照顧和支援」(第三章廿一節)。今次的諮詢文件也重提這些價值,如「自力更生」、「能者自付」、「提倡個人和家庭之間......建立社會支援網絡」、「用者自付」(19及20頁),甚至明言「規劃過程應能配合政府現行的政策規劃及資源分配機制」(32頁),即不挑戰低稅制,剩餘式福利模式。

但兩份文件不同之處在於,白皮書總算會說一些具體建議,例如增加日間託兒名額,盡量符合學生和駐校社工的人手比例,提議合併兒童及青年中心、外展社會工作和學校社會工作服務等。今回諮詢文件則冒虛得很,例如推廣官商民合作、提倡社會企業,把社會問題歸結成家庭問題,從而建議鞏固家庭角色(30頁)等。不少團體直斥文件空洞,而其價值理念只會更加扭曲社會工作價值觀,以及把責任推向個人(參考香港政策透視的意見書)。

體弱人士長期輪候院舍,家庭社區難分擔

爭取資助院舍聯席召集人何寶貞認為,長者、智障和殘疾人士輪候院舍的時間太長。根據社署網頁,長者平均輪候34個月才可入住津助護理安老院,輪候護養院更長達41個月,當中不少在輪候期間逝世。此外,現時仍有超過二千人輪候嚴重弱智人士宿舍,而最新獲編配宿位的個案,早於1999年1月已開始輪候。隨著等候時間越長,智障人士及其家屬年紀越大,照顧就更見困難。加上輪候評估機制嚴苛,照顧者要被評為沒有足夠能力照顧殘疾家人才有資格申請。翻查資料,早於1998/99年,政府提供的嚴重弱智人士資助宿位其實也不多,只有 2,143個,去到2008/09年,宿位只增加至3,208個。政府沒有理由不知道供應遠少於需求,單靠家庭照顧和社區照顧解決不來。

政府部門沒有協調精神復康中心

即使政府在幫助精神病患者「有做野」,在實踐上仍有嚴重缺失。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在全港十八區開展共廿四間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並於今天提供服務。然而,香港心理衛生會職員會幹事陳家健不滿政府部門沒有協調中心選址、地區組織,以及欠缺服務者參與。個別地區已有地區組織抗議在鄰近設立綜合中心,反映社署未能抒解居民憂慮。而除了天水圍「安泰軒」外,其餘也找不到適合會址,只能借用宿舍、活動或訓練中心,反映處理選址的政府部門,包括社署、地政署、房屋署、規劃署未能共同規劃。這大大減低精神病患者康復的進度。

20101001628

平台:要求政府承擔福利規劃

記者會需時約個半小時,但發言者只能說三數分鐘,沒辦法,社福界太多問題。除了先前幾位,還有復康機構工場導師會代表批評一位導師要管理四五個工場,上百個智障員工;前線福利從業員工會代表爭取青年活動工作員成恆常編制;香港心理衛生會職員會代表不滿院舍實務守則十五年來沒有更新,因而沒有增加人手,因而減低服務質素,等等。最後,眾參與者高叫「福利要規劃,政府要承擔」的口號,又從一個寫上「奠」的黑箱內拿出一支印上「福利規劃」的旗幟,掛在旗桿上,以示號召公眾參與規劃,並要求:一、政府必須承擔具人本關懷的社會福利規劃;二、政府必須從速設立一套有廣泛社會參與的社會福利規劃機制,以完善福利政策的制訂、執行、監察及檢討;三、約見特首,動員服務使用者參與並討論香港的社會福利規劃的方向。平台又密切跟進諮詢文件公佈收集的意見。

一位長者眼中的規劃

會後,跟幾位將軍澳長者民生關注會的老友記和社工吃午飯。我是第一次認識這個小組,是成員鄺永泰的一番話,吸引了我去了解。鄺永泰認為社會福利要規劃,是因為長者送飯服務嚴重不足,以至輸候時間甚長,例如西貢區要等三個月,黃大仙要六個月,觀塘更要等十二個月,而且只能每日送一餐,公眾假期除外。現時的送飯服務大多數由社會服務機構提供,由社會福利署資助,所以長者可以以較廉宜的費用得到膳食。以鄺永泰身邊的關伯為例,他每餐連運費需付12.6元。人稱鄺Sir的他,不滿服務不到位,影響長者健康:「行動不便的老友記,每天只能有一餐送飯,其餘時間或者假期通常以盒裝即食麪或者外賣充當,偏偏這些食物多鹽分,不健康。」在鄺Sir眼中,有得吃很重要。他今年62歲,因為膝部骨質退化,走路要用拐杖。他說早晚也有需要用各項長者服務,幫人不如幫己,所以積極關注社福政策。他眼中的福利規劃,也許很小型,只是分配資源於難於自我料理的長者,提供上門的膳食以至家居照顧服務。然而,諮詢文件沒有回應。

後記

回家途中,一邊想,一邊「被迫」看東鐵列車上的電視。腦在想,今天有五六間媒體到場採訪,有多少間會報導呢?而且,我在擔心記者們曾否/會否翻閱諮詢文件,詳細報導?還是當一件event就算?眼在看,「一位社工赴澳門遭拒入境」從右至左滾出來。又憂又喜。憂,是後者較juicy,吸引力蓋過了前者。喜,是因為當事人是在關注綜援檢討聯盟工作的。被拒入境,是否表示(至少)澳門政府已經把綜援等福利事務由民生議題提升為政治議題嗎?恭喜民間團體,這是政治力量較勁的時刻。

關注社會福利規劃平台網址http://go.to/welfareplan
參考資料:
社會福利署 輪候入住資助安老院舍宿位的人數
康復服務中央轉介系統 截至二零一零年六月三十日輪候服務人數一覽表
沙華:不可理喻的殘疾人士院舍政策
殘疾人士住宿服務嚴重不足
跨越九十年代香港社會福利白皮書
香港社會福利的長遠規劃諮詢文件
香港政策透視就諮詢文件提交之意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