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政府有否誇大長者生活津貼免審查開支?

Abacus

關於長者生活津貼的爭議,筆者特意介紹兩篇文章,豐富大家討論。

第一篇是香港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的周基利教授在《明報》的評論。他估算申領津貼的人數和開支,並跟政府的推算比較。文章用文字交代,有點難消化。筆者用數式重新演繹。

周教授首先估算設有資產審查後,有多少人會申領。他參考現時介乎65至69歲,申領普通生果金的人數,大概7.5萬。筆者翻查社署網頁,到今年八月,有80,486人,故筆者採用後者數字。2012年該年齡層的推算人口為263,700,即是說,當中有30.5%的合乎資格而申請了生果金。

80,486 / 263,700 = 0.305 = 30.5%

教授問了一個問題:「那麼是否將來也只有三成年滿65歲的長者申領長者生活津貼呢?」

他先排除所有合資格的,年滿65歲的長者也會申請津貼。他參考樂施會的研究,有四成的長者有資格但沒有申領綜援。另一方面,因為津貼金額比生果金多一倍,所以會多了長者動手申請。因此,他「依靠非常有限的數據推測是五成」。

五成即是多少?2012年年滿65歲的推算人口為977,900,五成是48.9萬。這多於政府估計的40萬人。

筆者計算一下每年設有資產審查後,首年政府長者生活津貼開支要129億元。

977,900 x 50% x $2,200 x 12 = $12,908,280,000

但是,我們要減去現時領取生果金的開支,才知道津貼額外開支。

社署網頁顯示有約52.9萬人申領生果金,不計近年派糖的額外一個月,總款額為69.1億元。

528,625 x $1,090 x 12 = $6,914,415,000

換句話說,若以整年計算,推算額外開支為59.9億元,略少於政府的62億元。

$12,908,280,000 - $6,914,415,000 = $5,993,865,000

周教授進一步問,如果免去所有資產審查,那麼有多少人申領呢?他參考現時高額高齡津貼的申領人數,相較於整體70歲或以上的人口。

他稱人數為44.5萬,筆者用社署數字,即約44.8萬。2012年該年齡層的推算人口為714,200,即是說,當中有62.7%的合乎資格而申請了生果金。

448,139 / 714,200 = 0.627 = 62.7%

餘下近四成,其中有約兩成正申領綜援(現時有約15.4萬60歲以上的長者申領),即是說有兩成年滿70歲的長者有資格但沒有領取生果金。

同樣,他先排除所有合資格的,年滿65歲的長者也會申請津貼。他估計在沒有資產審查的情況下,有七成至七成半的長者會申領津貼,即70萬人。

977,900 x 70% = 684,530
977,900 x 75% = 733,425

用七成半的估算,筆者計一下每年在免除資產審查後,首年政府長者生活津貼開支,要約194億元。

733,425 x $2,200 x 12 = $19,362,420,000

若以整年計算,推算額外開支為124億元,少於政府的136億元。

$19,362,420,000 - $6,914,415,000 = $12,448,005,000

如果只是70歲以上免資產審查,推算的額外開支為約107億元,跟政府估計的100億元相若。

65-69歲人口 x 50% x $2,200 x 12 + 年滿70歲人口 x 75% x $2,200 x 12 – 現時生果金支出
= 263,700 x 50% x $2,200 x 12 + 714,200 x 75% x $2,200 x 12 - $6,914,415,000
= $10,707,585,000

周教授重申,估算有不少變數,長者收入和資產情況,以及津貼金額。筆者則認為申報程序是否繁複嚴苛,也是重要因素。他批評當資料缺乏,政府政策「沒有政策研究的依據,令人難以釋疑」。他又批評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沒有交代數據,估計長者生活津貼能夠令多少長者脫貧。當然,周教授的估算也是基於公開的,粗疏的數字,但總算有一個討論政府額外開支的依據,值得大家閱讀。

如果讀者認為推算有誤,敬請指正。

----------------

不過,坊間,包括周教授,也沒有追問另一個大問題,首年百多億的開支,看似很多,實際是多少呢?在常人心目中,這是天文數字,一定會為政府和納稅人帶來千斤負擔。浸會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趙維生就在facebook留言,指政府「財政恐嚇」市民:

…….「假若全部65歲以上長者都免資產申報,額外支出更多70億。且慢,37億只是香港本地總產值的0.19%,70億則為總產值的0.36%,就算全部65歲以上長者都免申報,總支出也只是本地總產值的0.7%,以香港的經濟條件,是不願承擔還是不能負擔?」

趙教授再舉例,認為特區政府的社會支出,只有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平均的約37%,而OECD平均為19%。他續稱:

「增加了0.7%後,也只佔OECD的40%,我們的個人總產值是OECD的前列,政府可否提出數據証明香港不能承受為長者生活津貼增加0.7%的總產值開支?」

他的結論是:「都是保障資本家利益吧。」

筆者第二篇介紹的文章,是時任思匯政策研究所行政總監的陸恭蕙,在去年一月中《南華早報》的評論,題為「重重覆覆的問題」(Recurring problem)。內容大意是指香港貧富懸殊日益嚴重,但政府仍然有大量儲備,為何立法會議員和民間團體不質疑政府,為何有錢不用,為何社會對財務的知識這麼貧乏。陸恭蕙就計算香港有多少可用的錢。這篇文章,到今天仍然有力,尤其問政府,難道坐擁萬億儲備的政府,不能付出百多億,或者多一點開支給長者退休?

(二之一)

圖片來源:flickr/lamcs52 (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