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隊大敗,又係足總的錯?

香港隊大敗,又係足總的錯?

上週二(10月16日)的國際友誼賽中,香港足球代表隊以0:3見負馬來西亞,近3200人入場支持,一眾港腳面對世界排名僅低於港隊兩位的馬來西亞完全不成章法,受制於客隊。上半場能力保不失全憑守門員葉鴻輝力挽狂瀾,不然上半場已告失守。下半場港隊球員更顯得體力下降,力不從心。港隊在全場賽事中積極性不足、欠缺跑動和缺乏致命組織。總括而言,港隊這場比賽就是被馬來西亞技術性擊倒。

這亦是新教練摩力克上任後的首次三連敗,繼主場負於越南,作客負新加坡後未嘗一勝。是次馬來西亞同樣有多名主力缺陣,不過二線的替補球員明顯技勝一籌。雖然分別效力中超河南建業和中甲廣東日之泉的高梵及陳肇麒均沒有為港隊上陣,但港甲正值開季,球員狀態理應冒升中,奈何強差人意。這次的大敗更是平了歷來不敵馬來西亞最大比分紀錄。

IMG_7282

一山還有一山低 排名低處未算低

今仗落敗後,預計香港排名下月會跌至歷史新低的170位,勢將被馬爾代夫、馬來西亞、新加坡、尼泊爾、斐濟、阿富汗、印度及孟加拉等國所超越。有人提出是缺乏青訓問題,但筆者早在《單非回流,港足有救?》一文中便曾指出,香港足球球員出現斷層的情況,尤其以後防情況最甚。而剛巧在對賽馬來西亞前,曾效力中超球隊多年的吳偉超宣布退役,後衛李志豪因不滿主教練摩力克而退出代表隊;加上首席中堅陳偉豪因傷缺陣致使今次主場大敗。筆者認為這次大敗,是香港足總的政策和其他環環相扣問題下的產物。

先是選人的問題上,其他後衛如李恆匯、蘇偉泉和文彼得等人均沒有入選,而曾至孝在球會賽事上陣次數不多,缺乏狀態,沒被派遣上陣。反而以劉松偉和白鶴兩名不擅踢中堅的扼守中路,不多不少和這次落敗有關。

另外,身兼足總副主席及公民班主貝鈞奇持有不同組別聯賽多間球會會籍,羅傑承去年未辭去飛馬顧問一職時,亦身兼南華足球部主委、飛馬和大埔兩隊球隊的顧問;曾惹起公平競技的爭議。再者,香港球圈亦常被人詬病存在著「老細足球」,意思是由球隊班主以權力凌駕於領隊和教練,在出場排陣和買賣收購等政策上,由外行人操控內行專業人士。摩力克早前便表示,球員了替球會預備組賽事上陣而缺乏港隊操練,實在匪夷所思。其實近年已多次出現踢太公波(即無關痛癢的賽事)時,球會不願放人的情況,球隊不派員出席集訓甚至上陣,選人亦多次有爭議。

IMG_7281

自行升降 置會章為何物?

對於有說法是足總內部和不同派系的權力鬥爭,透過今次敗仗迫使主教練摩力克下台。筆者不知情,亦不作評論,但在架構和行政上卻有相確的地方。先是2006年南華降班,立即向足總申請留級及一日後被接納,2007年東方竟然無故升班,由足總主席梁孔德提出,更找來600萬贊助班費;但到了2009年又主動伸請降回丙組,可見升降制度蕩然無存。而破壞這個制度的正正是足總本身,實在有點無稽。天水圍飛馬和四海更是空降甲組,同以競賽會員的身分參加08-09年度的甲組球賽。此外,去年因為乙組聯賽亞軍港迪缺乏資金而放棄升班,足總為了讓11-12年度港甲維持10隊參賽,遂成立一支培訓本土年青球員的球隊參賽,由於隊員全都是參加2013年東亞運動會適齡球員,令港菁以培育未來港腳為名,但實則是拉雜成軍。

流浪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先是在07-08球季結束後,流浪降班後遂向足總申請留級,並以吸引四海集團作為球會在來季的贊助商,但足總拒絕流浪的留級申請。四海集團後聯同總監李輝立創立四海體育會,以競賽會員身份參加08-09年香港甲組足球聯賽。去年的球季,由於四海集團的公司註冊已撤銷,球隊改由另一贊助商標準錶針冠名贊助,又改名「標準流浪」。而今年港甲的橫濱FC香港為日本乙組球隊日本橫濱的衛星球隊,以40萬港元無限期借用「標準流浪」的會藉。簡而言之,今季港甲中的流浪是當年降班後重新升班的「正牌流浪」,而橫濱FC持有的是四海的競賽會藉。從以上多個例子來看,制度被扭曲的原兇是足總。

筆者曾提及的斷層問題,從今仗可見港隊頗倚重國援便證明沒錯;今仗上陣正選的劉松偉、白鶴、黃洋和鞠盈智都是入藉的國援。補充說明的是,凡國援只需在港住滿兩年,而未曾代表中國國家隊上陣便能入藉,如傑志的王振鵬、劉全昆和高文,太陽飛馬的李健、徐德帥和鄧景煌,大埔和國內球隊番禺明珠是結盟關係,所以向來積極吸納國內球員,如葉佳、陳立明、荊蕂和車潤秋均已能代表港隊上陣。但值得留意的是,筆者發現近三年均沒有新入藉和能坐穩球隊正選的國援,這不但可見本地球員出現斷層問題,亦說明依靠入藉國援亦似乎不再可行。現效力屯門的李海強曾兩奪香港足球先生,是入藉國援中最成功的例子。入藉國援除了能提升港隊實力,也能提高球員的競爭力。至於沒有新入藉國援所帶來的影響可大可小,詳細情形有待再觀察。

IMG_7297

外藉教練不一定是瑰寶 長遠還需青訓

再者,是外藉教練的問題。僱用外藉教練原意是希望先天不足,後天作補救。如在戰術上的安排、體能訓練和臨場的調兵遣將等彌補球員水平的問題。在過去二十年,香港足球總會曾聘請巴西的彭利萊、荷蘭的利沙雲和克羅地亞的高能作主教練,但都是出師未捷便被辭退,而且任期都甚短。其中來自來自荷蘭的利沙雲2001年執教港隊時便和歐偉倫和楊正光等隊中老大哥發生爭拗,令前者曾一度宣布退出國家隊;僅執教半年便下台。由此可見,外藉教練更需面對球會班主和風氣以及和球員建立良好關係,才能順利領隊。

後衛李志豪正是因為不滿摩力克經常輸波把責任推給球員而退出港隊,他也批評摩力克在選人時方針不倫不類,有些入選球員在甲組比賽中也不獲經常上陣的機會。可見摩力克亦面對同樣的問題,加上早前足總副主席及南華足球部主委羅傑承就積施利和謝家強應否入選集訓名單,而各持己見並隔空罵戰,足總董事兼傑志總領隊伍健亦不同意摩力克的方針;所以摩力克在被傳媒及球圈的意見和問題時,他也不禁對傳媒說:「你們比我還清楚球圈發生什麼事!」

去年,中國國家隊亦聘請曾執教西班牙國家隊、皇家馬德里和賓菲加的甘馬曹,亦未能成功晉身2014世界杯決賽週,某程度上說明了聘請外藉教練不是成績的保證。

更重要的是,聘請外藉教練用的是立稅人的錢,成本不菲,沒錯是能注入新元素。但從以往的經驗來看近年的香港隊,所聘用的教練如走馬燈,全因足總沒有一套全盤的長遠計劃。而且如上所言,聘用外籍教練成本甚高,短期內未能交出成績,加上球圈壓力下根本沒法長遠維持,最後週元復始又是聘用回本地教練。港隊既浪費時間也浪費公帑,最後只會繼續原地踏步。

個人認為短期內重用年輕球員如林學曦、翟廷峯、方柏倫、劉卓軒和李嘉耀等人,令他們多吸收和累積上陣經驗對香港隊來說是唯一出路。東亞杯外圍賽和亞洲杯外圍賽如箭在弦,其中東亞杯外圍賽更會於12月在香港舉行,面對澳洲和北韓兩隊亞洲勁旅,香港隊仍不痛定思痛的話,相信凶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