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小巴生活的血淚

一石激起千層浪,仗義的官塘紅色小巴司機,免費讓婆婆、伯伯乘車,成為網民熱捧,分享達5000次。免收車資,沒有如政府爭取長者乘車優惠般,自吹自擂,歌功頌德,也不用交通津貼,層層審查,司機大佬的直覺隨心,即可判斷。小市民vs大財閥與政府,近年矛盾日深,有如堅尼系數,就近失控,大家也看清昔日殖民地的官商體制,猶如餅屑餵魚,身邊小人物比那些總理滿佈的大慈善團體,更動容,更實在。

近日稍稍退溫的增加長者津貼,不論是長毛擇善固執,還是政府抱保殘缺,卻見政府思維與財閥無異,福利只是調度資源的一種方法,美其名是扶貧養老,實為用有限彈藥買民望,所以必定錙銖必。一切不按照官商已定下的規則行事,美其名犯法、違規,實則視是搗亂。

紅色的小巴正是這搗亂產物,是官塘特殊產物,承載歷史和血汗。

小巴是1967年暴動產物,那時香港還沒有港鐵,官塘是僻遠的工業與貧民區,離開官塘只有觀塘道的巴士和渡輪。暴動時候,不少巴士車長嚮應罷工,巴士停駛,官塘仿如與世隔絶,白牌車,就是私家車,私人貨車,取代巴士,接載市民出入,解決沒有巴士問題。67過後,政府見此法不錯,便將其改為紅色小巴,可隨便上落客,而補足巴士的班次不足。

小巴路線是一塊塊肥豬肉,每天人來人往,到山上的公屋,如︰秀茂坪,都必需乘搭小巴。今天,看小巴招牌,不是潮聯 、就是惠海,充滿地方色彩,昔日是腥風血雨,集合整個族群之力,將整條線霸下來,拳頭和嘴頭都少點不行。熱門路線要泊位,不是同鄉,就繳交十萬多泊位費。官塘昔日的紅番區,還好,同鄉之間有其自己法規。小巴漸漸形成自己社區,養活小巴專用車軚店,附近一帶車房,建立潮州為主的生活,大排檔、打冷、雜貨。昔日流血,今天鄉情,這裏是除了九龍城,唯一會有小巴站頭辦盂蘭節,聯繫友情和鄉情,為街坊祈福,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大家深明此道。

小巴司機怕甚麼呢?重建,他們還有牙力,過去,朗豪坊酒店前身是大排檔和小巴站,今天,酒店的地面,依舊是小巴站,酒店大門只有公園一傍。那時,他們跟市建局前身土地發展公司和發展商鷹君據理力爭,沒有安置不離開,鷹君忍痛蝕息上年計,每月過百萬。多番爭取,才讓他們回到地面開站。官塘重建,他們依舊可以經營,可是談判對手是市建局,他們請下運輸署的高官作項目負責人,不可能像朗豪坊擁有地面位置,只能重置在汽車交滙處內的一角。

的士牌照值四百萬,紅色小巴牌照則為八百萬,價值不菲,可是政府一直想趕走他們,認為紅色小巴缺乏管理,千方百計,像對付小販般,回收牌照,以限定線路的綠色小巴取代,牌照數目日益減少。規範化、程序化、XX化...他們最大的敵人始終是不太懂得「造化」的政府。仗義司機只可能在紅色小巴生存,卻不見於巴士和綠色小巴,是因為他們是自由的老闆,也是我們幾十年熟悉的街坊,不用寄人籬下,但是司機大佬的善心又可延續多久呢?

小巴的故事可見:「義載俠」的觀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