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文化論政】邱林川: 農民工「搭台唱戲」憑創意

【文化論政】邱林川: 農民工「搭台唱戲」憑創意

何為文化創意?這個重要問題的背後,其實有兩個更根本的問題:一、誰在進行文化創意?二、誰是文創活動的目標受眾?反思這些問題,可以立足香港,也可借鑑西方;另一路徑是觀察內地發展的新趨勢。

中國是世界工廠,內地工人生產衣服玩具、日用百貨、電腦手機。一般認為,工人疲於工作,缺乏「文化」, 只能被動地消遣電視等主流媒體的娛樂節目,沒有進行文創活動的能力乃至動機。這樣的成見相當不準確,建議有此觀點的讀者看看搜狐視頻大年初一將播出的「打工春晚」。

《春節聯歡晚會》是中央電視台的王牌節目,但多年來卻醜聞頻發,不但有「潛規則」貪腐案件,還因「假唱」、「領掌」(有人帶領觀眾拍掌)、植入廣告等廣遭詬病。近年內地衛星電視頻道日益增加,同時網絡媒體大發展,出現不少借「央視春晚」之名的「山寨春晚」、「農民春晚」;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去年北京皮村的第一屆《打工春晚》和今年的《2013打工春晚》。

農民工自導自演

皮村地處北京東五環外,是農民工聚居之地。十年前這裏來了個「打工青年藝術團」,成員包括來自外地的街頭歌手,也有踩三輪車的運輸工人。他們成立「工友之家」這個非牟利組織,在這裏發展壯大——先後製作五張CD、兩部民眾戲劇、多部社區紀錄片和故事片;他們不但辦起「大聲唱」(dashengchang.org.cn )、「新工人網」(xingongren21.com )等有影響力的網站,還在農家院落裏建起「打工博物館」,展出內地農民工發展史的重要物品、圖片和實物模型。

2008 年,筆者在「打工博物館」見到幾位熟悉的工人文藝骨幹,他們正揮汗如雨,在一片剛平整好的土地上砌磚起屋。其中一位打工詩人楊衛東對我說:「我們要自己搭台、自己唱戲!」正是在這裏,他們建起了「新工人劇場」,建起了農民工自導自演、發揮文化創意的新空間。

「新工人劇場」的出現,首先因為主流文化對打工群體存在偏見,雖然央視這樣的主流媒體不時邀請打工青年表演,但基本是自上而下表達「關愛」和「慈善」。這使總幹事孫恆等團體核心成員非常希望建起屬於自己的文化空間。

其次,他們也爭取到多方支持,包括朝陽區文化站等地方政府機構、樂施會等公益機構、多名重量級學者和知名人士,如前央視著名主持人崔永元。

「邊緣」與「主流」之間

劇場節目全部由農民工基層藝術團體自導自演。2010 年筆者在這裏參加「第三屆新工人文化藝術節」,雖然時值冬季,場內卻熱鬧非常,不大的空間或坐或站全是演員、觀眾和附近居民,大家身體的熱量令沒有供暖設備的劇場絲毫不覺寒冷。這樣的文藝傳統延續到今年的《打工春晚》,雖然演出地點從五環外搬到市中心,但依然由農民工團體掌握節目主控權。

2009 年「打工青年藝術團」正式更名為「新工人藝術團」,同時在「新工人劇場」開演「新工人文化藝術節」。表演形式有歌曲、舞蹈、相聲、詩朗誦、工衣秀、民眾戲劇等。

這些節目有三個特點:

一、原創的真實性,內容由農民工及其文化團體創作,現場為社區農民工演出,絕無「假唱」。中央戲劇學院的趙志勇老師看完話劇《城市的村莊》對我說:「其他地方很難看到這麼不落俗套的戲劇了。」二、節目來自農民工社區,表現基層民眾工作生活和他們曾經面對的問題。用中國社會科學院卜衛老師的話來說,就是非常「接地氣」。創作目的不是個人名利,而是集體表達包括討薪、工傷、反歧視在內的草根文創議題。

三、這些節目還是跨地域的,表演者不但來自北京,還有深圳189 工業區的「重D 音樂隊」、台灣的「黑手那卡西」、香港的「迷你噪音」。各團體平時用手機互聯網保持聯繫,協作進行跨域文創活動,並在與主流博弈時提升內地新工人團體的影響力。

今年《打工春晚》由五環外的城市邊緣移師市中心,還有農林衛視和搜狐的全國播放;說明新工人藝術團已經更上層樓,在服務農民工群體的同時,更加向外拓展,以新的主體形態進入主流、影響主流。這正是德國學者耐格特與克魯吉(Negt & Kluge)所述「工人階級公共空間」與主流文化體制的辯證關係:一方面要有自己的相對獨立性、批判性,一方面也利用主流管道進行廣泛表達。

《2013 打工春晚》應可為我們思考何為文化創意帶來更多啟發。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原文標題為「自己搭台,自己唱戲」的農民工」,載於《信報》-時事評論-「文化論政」-2013年2月8日

本欄逢周五見報,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發展,集思廣益,出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