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八鄉報專題:上村球賽團結在港非洲人

八鄉報專題:上村球賽團結在港非洲人

圖片說明:四月十四日在上村球隊上演的非洲人足球大戰,有職業水準。

聚居八鄉錦田 望融入社區
上村球賽團結在港非洲人

四月十四日星期日,八鄉上村球場舉行了兩場別開生面的「非洲團結盃」足球賽。參與的朋友來自尼日利亞、加納、剛果、摩洛哥、喀麥隆、索馬里和馬達加斯加等多個非洲國家,當中有在港踢足球的職業球員、商人,也有正在尋求政治庇護的難民。為數千多二千人的在港非洲人群體,因緣際會選擇了八鄉錦田作為生活、謀生和社交的核心。不同的生活習慣曾經引來本地鄰居反感,近兩年由在港尼日利亞人牽頭,成立「橫台山Akunne非洲人協會」,又得到八鄉警署義務教授廣東話,為協助非洲人融入社區共同出力。

非洲人是繼尼泊爾、巴基斯坦和印度人後,最新落戶八鄉錦田的少數族裔。來自尼日利亞的ATHENS在錦田居住超過十年,在區內租用貨倉地從事汽車出口生意。他說首先來到八鄉錦田的是尼日利亞人,通常是來自東尼日利亞,信奉基督教的IGBO族。久而久之,這區成了非洲人的聯絡點,無論是尼日利亞人,以及來自其他非洲國家,到香港後都是先來八鄉錦田落腳。橫台山羅屋村被在港非洲人稱為小尼日利亞。

ATHENS說:「大多數非洲人是來香港做生意,少數是因為國內政局動盪,來香港尋求政治庇護的難民。」為了團結在港尼日利亞人,四年前起開始組織起來搞足球賽,頭三屆只有尼日利亞人參加,今年第四屆,多了來自其他非洲國家的朋友,於是改名為「非洲團結盃」。足球是尼日利亞的「國技」,目前有多位職業足球員在香港「搵食」,「非洲團結盃」也搞得認真,四隊參賽隊伍三個月前就開始練習,也請來專業球證執法。

除了團結不同國家的非洲人,近一兩年,得到華人家眷的積極組織,八鄉錦田的非洲人也開始跳出自己的圈子,嘗試融入社區。在橫台山開貿易公司的駱美清,丈夫是尼日利亞人。她在兩年前成立「橫台山Akunne非洲人協會」,聯繫社區內不同組織,希望加強非洲人和本地人的接觸,減少因不了解而出現的問題。

P4141716
圖片說明:中間是ATHENS,右邊是橫台山Akunne非洲人協會主席駱美清。

駱小姐說:「近來八鄉警署開始了解到這班非洲人的需要。去年為本區的非洲人辦了﹝十堂﹞廣東話班,教授他們生活上常用的對話及報案用語。八鄉村巡隊也會主動接觸非洲人,提醒他們在村落生活的規範,例如不要隨處便溺。」體育也成為非洲人與本地華人之間的橋樑,駱小姐組織區內非洲人參加元朗體育節,元朗警區足球隊也邀請非洲人一起踢足球。

「非洲團結盃」比賽當日,八鄉的區議員也應邀做頒獎嘉賓。八鄉北區議員鄧貴有說,這些活動已帶來明顯成效,本地村民針對非洲人的投訴減少了。

IMG_5130
多位在港職業足球員參與比賽。

ATHENS說,早年在八鄉錦田受過很多歧視。「好多華人說我是『黑鬼』,覺得皮膚黑就等於是壞人、罪犯,心也是黑的。有時非洲人說話大聲,本地人就第一時間報警,警察的英文又不好,令我們覺得受委屈。這幾年開始好轉,多了本地人主動接觸。」

另一位來港超過二十年的尼日利亞人CLEMENT則說,這幾年非洲人開始融入本地社會,有一些尼日利亞人和華人通婚,新年時在八鄉錦田搞的傳統舞節慶,也有華人參與。「希望華人可以認識到非洲人的文化、食物和服飾,最靚的一面。我的心願是在香港搞一個尼日利亞文化日。」

駱小姐說,今年八月,在港尼日利亞人會慶祝「芋頭節」,地區報到時將向讀者預告節目詳情,歡迎大家一起參與。

隻身赴尼日利亞與非洲人結婚
港女孩:負面標籤源自不認識

188208_10151510243190330_1999172533_n
圖片說明:FRANK和QUEENIE去年在香港相識,今年二月在尼日利亞結婚。

QUEENIE是一位土生土長的中產白領,今年年初她作了一個重大決定,隻身遠赴尼日利亞與認識僅幾個月的FRANK結婚。

雖然口講愛情跨越種族,但真的要接受一位非洲男士的追求,還是有很多心理關口要過。QUEENIE說:「開始都有猶豫,怕他騙人。但他好積極地帶我進入在港尼日利亞人的圈子,去見他的朋友、家人、教會牧師,參加非洲人的婚禮和聚會……非洲人很直率,很快表白。」

拍拖第一日出街,好多人望,很不習慣。QUEENIE媽媽直到女兒結了婚,還在學習接受這位非洲人女婿。「她怕他打我。可能是受電視和電影影響,覺得非洲人很落後,野蠻。」

跟FRANK一起,QUEENIE認識了第二個香港,一方面主流社會對非洲人的負面標籤仍然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則見證了少數族裔的守望精神。「很多香港人認為非洲人好骯髒,經過會掩鼻,來香港是騙財和騙居留權。現實中我認識的非洲人很乾淨整齊,溫柔文靜。FRANK很喜歡收拾房間,衣服也是由他負責用手洗的。」

FRANK在香港的尼日利亞朋友,背景都不錯,大部分是從商:成衣出口、物流、二手車買賣,甚至開7-11便利店。QUEENIE二月時隻身飛到尼日利亞出席婚禮,她才發現原來FRANK的外公是當地一個有五萬人口小王國的「國王」,大舅父是「王太子」。

「負面標籤源自不認識。」QUEENIE說。結論是,愛情真的可以跨越種族疆界。

從多元社群尋找社區發展動力

如果經常在錦上路西鐵站和錦田大馬路出入,你必定會留意到在八鄉錦田活躍的非華裔群體。非華裔人口佔八鄉錦田社區總人口約百份之十,較全港比例為高,非華裔種族主要包括菲律賓、印尼、尼泊爾、印度和巴基斯坦,以及今期地區報專題介紹來自非洲諸國的居民。

細心了解的話,我們可以梳理出不同族裔在怎樣的政經環境下落戶八鄉錦田。尼泊爾群體主要是來自九七前在石崗軍營服役的僱傭兵,老兵及其家眷在主權移交後定居香港。他們當中做生意的不多(替英國人當兵的通常不是大富大貴),大部分男士從事體力勞動工作,例如地盤工和保安員等。

巴基斯坦和印度人的到來,則與八鄉錦田大量農地變成露天貨倉有關。露天貨倉為很多邊緣行業提供了地方和基層工作崗位,譬如二手車買賣和回收場等。二手車最初從日本進口轉售內地,貿易由華裔商人控制;當大陸富起來,入口二手車減少,轉口的目的地也改為南亞地區,後來再擴至非洲。

二手車轉口到哪裏,哪裏的商人就在八鄉錦田紮根。先有巴基斯坦,後有非洲諸國。還有一些是因為經濟和政治原因逃難到香港來的,人生路不熟,自然希望找個多些同鄉的地方落腳。結果,八鄉錦田也特別多來自非洲和南亞地區的難民。

雖然一批又一批非華裔群體已在社區落戶多年,以香港為家,但主流華裔社群對他們一直視而不見,或者對他們貼上各種負面標籤。這不單是八鄉錦田獨有的狀況,更是全港的問題:主流華人社會可否再加一點力,協助少數族裔融入香港社會,給予他們足夠的支援,讓他們以及他們的下一代能夠在香港發揮所長,貢獻社會?

當大家放開成見,把少數族裔「放在眼內」,投放資源協助他們融入社會,我們就會發現,少數族裔帶給八鄉錦田以至全香港的,絕不是「社會問題」,而是豐富多元的文化和活力。圍村舞獅和尼日利亞傳統舞蹈可以互相輝映,巴基斯坦伊斯蘭教徒和錦田天主教徒可以相互交流。華人小朋友除了英語外,還可以從鄰舍中學習法語、尼泊爾語和烏爾都語等多國語言,真正的胸懷世界。

身為社區中的小團體,《八鄉錦田地區報》希望在種族共融工作上略盡棉力。地區報要建立的「社區歸屬感」,不分種族,只要同住八鄉錦田,就總會有共同關心的議題。因此今年二月起,除了中文版外,地區報也推出精簡英文版。中英文版編印成本每月超過六千元,可是,二月起的捐款和廣告收入總共只有二千九百元,遠遠不能填補開支,戶口存款將在今期後用光。我們呼籲各位地區報讀者,在領取這份遲來的四月號的同時,支持我們一百元出版費──希望在五月號出版前能籌得三萬元,以確保未來五個月的出版。

捐款請存入恆生銀行212-458715-668。懇請各位繼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