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好音樂是要跟大眾分享的

好音樂是要跟大眾分享的

往音樂廳欣賞古典音樂總予人一種束之高閣的感覺,除了是因為現場氣氛過於嚴肅,很多人亦因動輒數百元的高昂票價而敬而遠之,好像早前Andrea Bocelli的演唱會,最貴的門票售價竟接近四千元,這是一個連中產階級也不願意負擔的價錢。所以說票價確實扼殺了不少有心人欣賞曼妙音樂的機會。

有見及此,非牟利機構飛躍演奏香港(Premiere Performance of Hong Kong, PPHK)在5月舉辦的佛瑞迪‧肯普夫(Freddy Kempf) 鋼琴獨奏會,除獨奏者外,超低價的門票($80)也是它的賣點。PPHK會如此定價,完全是出於要跟更多人分享好音樂的理想,希望以普羅大眾都能負擔的價錢吸引他們購票入場。這點絕對值得鼓勵。

說回音樂,佛瑞迪生於1977年,是一位還未屆不惑之年的年輕鋼琴家。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事蹟,是在1998年參加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雖然只獲得季軍,但很多觀眾和傳媒對他未能奪冠大為不滿,頌讚他為「這場音樂會的英雄」。自此佛瑞迪的事業一帆風順,在俄羅斯更是特別受歡迎。有人以此現象將他與剛逝世的傳奇鋼琴家Van Cliburn相提並論。

該晚的曲目全是佛瑞迪已經灌錄過的,對他而言可謂駕輕就熟。首先彈奏的是貝多芬《第三十鋼琴奏鳴曲》。這是貝多芬倒數第三首鋼琴奏鳴曲,屬晚期作品,作曲風格已逐漸從古典時期過渡至浪漫時期,結構更是打破了傳統固有的規格。

佛瑞迪採用浪漫色彩較濃演繹手法,在活潑的第一樂章,佛瑞迪彈奏的音色清徹通透,第一主題活像一對魚兒在池中追逐嬉戲般。緊接的第二樂章充滿激情,佛瑞迪同時在此展示了高超的手腕跳音(waist staccato)技巧,觀眾可從中清楚看到佛瑞迪彈琴時鬆軟的手腕。到了最重要的終樂章,佛瑞迪的演奏十分精彩,特別是最後一個變奏曲的特長顫音(trill),力度和速度能一直維持不變,同時不影響其他旋律,技巧之高表露無遺。

第二個曲目是舒曼的《交響練習曲》,這是一首主題與變奏曲,回應了之前同屬主題與變奏曲曲式的鋼琴奏鳴曲的終樂章。這套樂曲曾出版了數次,每個版本都不盡相同,直至1890年克拉克要求布拉姆斯再編此曲,布拉姆斯將5首被舒曼所棄的變奏已遺作之名補上,成為現今常被彈奏的版本,但遺作的排序則因人而異。

經過一段深沉的主題後,佛瑞迪彈的第一變奏有點進行曲的感覺。每當旋律往上爬行至最高點時,佛瑞迪會立刻如樂譜所示的以柔聲(piano) 奏出,效果如欲言又止般。緊接的變奏是一段充滿全和弦(full chord) 的樂段。佛瑞迪彈得很結實,同時不會因踏板而令音樂變得模糊,更能用踏板做出如突然柔聲(subito piano) 的效果,反映他熟練的踏板技巧。在樂曲激動之處,佛瑞迪甚至能以一台鋼琴彈出一隊樂隊的氣勢來。

中場休息過後,佛瑞迪彈了篇幅較短的舒曼的《觸技曲》。千萬不要看輕此曲,根據樂譜出版社G. Henle Publishers的難度分類,它位於九個等級之首,也就是最難的級別。當中包括大量雙音,而且全無停頓,彈奏者必需具相當的耐力、技巧、力量和柔韌。佛瑞迪的演奏速度異常快,比已是相當快的Cziffra版本更快,如像一列火車轟隆轟隆的高速前進,直沖至總站。

最後的樂曲是穆索斯基的《圖畫展覽會》。這套樂曲的靈感來自作曲家身故友人的畫作,各首音樂畫像以漫步主題穿插。然而這套樂曲在穆索斯基在世時從未演出過,倒是後來拉威爾編的管弦樂版才令此曲變成熱門曲目。

與之前的演奏一樣,佛瑞迪的漫步主題較一般版本快,像急步多於漫步。他的演繹也有很多獨特之處,例如在〈杜樂利花園〉,一般都是在旋律從高音落下的段落有種釋放的感覺,但佛瑞迪仍保持著抑壓的狀態;在〈牛車〉中,前半段剛猛非常,到後半段的低音旋律卻變得沉靜;在〈女巫的小屋〉開首時,用上大幅度的彈性速度(rubato),使演繹更具戲劇性。

最後佛瑞迪加奏了兩首樂曲,第一首是柴可夫斯基的《六月》,他在第一部份仍是彈得較快,卻不失抒情。第二部份則彈得很跳脫,如像要從之前的抒情性掙脫出來,形成強烈對比。第二首是蕭邦的樂曲,佛瑞迪在介紹此曲時自言喜愛難度高的曲子,雖然他的演繹無甚獨特之處,但精湛琴技足以征服觀眾的心,也不枉PPHK用如此低價吸引觀眾來欣賞好音樂。

刊登於信報樂韻悠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