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被始創抬走的黃伯:習慣了社會冷漠

DSC_2558
圖:黃伯其中一個安頓之所,雖然黃伯同意刊出其照片,不過為免對黃伯生活造成太多滋擾,故不予刊出。

(獨媒特約報導)早前一名86歲露宿者被太子始創中心的保安抬走,相片上傳到網上後引起軒然大波。主恩社敬老之家李武凡牧師經媒體報導後,翌日便勸說黃伯到其機構安頓,結束露宿生活。不過黃伯入住院舍不久,便在一次藉故外出後一去不返,院舍職員數天以來四出尋人不果。日前記者協助李牧師尋獲黃伯,早言習慣社會冷漠的黃伯坦言,露宿反而更自由自在。

早前本網已有黃伯背景的相關報導。家住附近的記者十年來幾乎每天都遇到黃伯,故黃伯逃走後,記者沿黃伯日常的行蹤終於找到黃伯。黃伯向記者透露,他離開院舍是由於流浪露宿已十多年,早已習慣社會冷漠和無依無靠的生活模式。設備完善、服務周到的院舍生活環境,他根本無法適應,只好逃離院舍繼續他「自由自在」的生活。

DSC_2567-1

李牧師:敬老之家門常開
記者帶同李牧師與黃伯見面,兩人見面即如兄弟相遇,相視大笑。84歲的李牧師表示視86歲的黃伯為哥哥,作為弟弟不見了哥哥,傷心了好幾天。李牧師表示明白黃伯的心態,但敬老之家是真正的「門常開」,希望黃伯把敬老之家當作自己的家,「你始終會老,會行唔到,食唔到,呢度有齊衣食住行,又有社署既資助做零用錢。我希望你可以當護老院係你既通訊處,你想人幫時,隨時搵人黎接你;呢度亦係你既終點站,生老死葬都包,你有求我必助。」記者跟李牧師商談,李牧師提出一個方案,提議黃伯每星期最少返敬老之家一至兩次,洗澡吃飯看醫生,亦讓李牧師跟他見面談天,令李牧師安心,「係一個家,而唔係監獄,可以隨時出入,永遠開門。」黃伯欣然接受,又表示感恩。

敬老之家陳姑娘表示黃伯的自我保護意識很高,頭兩天入住時會對姑娘們態度很差,亦對陌生人的身體接觸頗為抗拒,不但時刻提防別人,更會於洗澡時把所有「財物」隨身攜帶。黃伯於數年前已在在彌敦道的中華煤氣客戶中心和附近東亞銀行門外歇腳,而煤氣中心和東亞銀行分別以雪糕筒及鎖鏈,攔著門外的梯級位置,以防黃伯在門外露宿。因此黃伯近月才轉到始創中心避雨,結果卻換來被抬走。黃伯表示即使商戶或食環署驅趕他,他亦懂得保護自己,「十多年來我已識保護自己,我覺得佢唔好就會鬧走佢,我既財物都唔會畀人掂。」

不能包容露宿者的社會
與黃伯談及不同商戶的做法,記者感受到黃伯對社會冷漠的麻木和包容,可惜社會對露宿者卻無法包容。黃伯認為大眾不應指摘商戶的驅趕,更表示已習慣了被驅趕,「煤氣中心和東亞銀行都要做生意架,我都坐左幾年啦,佢地要趕走我有理由架。而我瞓喺始創中心果個位大大隻字寫住『走火通道,請勿阻塞』,抬走我其實都應該啊。」

曾於服務露宿者機構服務的註冊社工陳先生認為很多商業機構甚至政府未有尊重露宿者,「管理人員的思維就係無當露宿者係『人』,而係污穢既『東西』。康文署工作既同事講佢地竟然要一埸開會諗辦法令露宿者消失於眼前。佢地唔係解決問題,而係要令問題唔出現喺眼前,見唔到就算,呢種思維模式有問題。」這種思維模式可見於政府部門的處理手法和公共設施的設計:食環署曾在通州街清理大批露宿者的所有物品,公園長凳刻意設有扶手,天橋底鋪設粒狀或放大量花盆,所有都是以防露宿者在該處露宿,眼不見為淨。

陳先生表示社署機構有相關的露宿者服務,但明顯資源不足,服務亦未必全面,「每區只有二至三人專門負責露宿者,民間聲音可能比政府機構更彈性。」

編輯:黃俊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