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中港真的矛盾(上)

文:A.

文化差異其實不只存在於香港與中國之間。當全球逐步走向一體化的時候,學懂處理文化衝突而經成為一件如在砧板上的事。與其無謂的在網絡上辱罵對方,倒不如參考一下外國的做法。

身處澳洲,其實白人並不是預期中的那麼多,尤其是在校園裡的同學大部份都是留學生來的。這不禁令我好奇-究竟澳洲人是怎能夠應付每天的多元文化。

首先要探討的是澳洲人本身從哪裡來。除了土生土長的澳洲原居民(Aboriginals)外,最初的澳洲白人其實都是被流放的英國人。澳洲立國於1901年,一直都有所謂的『白人政策(White Australia Policy)』。

情況一直持續至越戰時候。那時,澳洲的參戰令到本土人對同盟的南韓,南越,泰國和菲律賓人等亞洲國家的看法開始軟化。戰後難民亦是澳洲走向多元文化交流的另一契機。當時難民人數過高,加上大戰過後澳洲人口不足,最終促使右翼政府廢除了白人政策,正式接受其他種族移民成為澳洲人。

就是這樣的利益關係,促使澳洲的移民政策一路向平權邁進。亞洲移民的地位由難民到廉價勞工一直升級至現在的專業移民,投資移民,反種族歧視等,實乃一個很長很長的路程。當中其實可以見到澳洲每當發掘到一個可以更加深化兩地合作的機會就會願意軟化其態度(缺錢的聯邦政府與新修訂的投資移民政策是一個好例子)。

香港中國之間亦是如此。要成功令中港走向融合,互相找到對方的價值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只有這樣,兩地人才能慢慢發展出現在缺乏的尊重與諒解。

現時港社會的著眼點似乎定睛了在金融發展上。即時回歸的口號是『一個國家』,可是大家其實都是在幹實事-賺大錢,因而自由行,CEPA,國內學生,買樓等政策能夠大行其道。相對沒有價值的『兩個制度』就被人遺忘了-國民教育,雙非,推延民主普選等等都是政府沒有把港人利益排先的依據。可是於我看來,放棄香港的獨立性質才是真正放棄了我們本土最大的優勝之處。

兩個制度帶來的是一個融合的契機。這並不是一方強權把自己的一套硬推在對方身上,而是取長補短的進步。妄想香港能夠成為一個只靠商業為主的港口,這是對中港都沒有幫助的。大概只有外國國家才會樂意見到香港和上海互相競爭吧。香港商業獨立於中國是一個死胡同-連歐美工業都收拾不了中國的膨脹,試問香港優勢何在呢?沒了優勢,香港又如何在洪水般湧過來的中式文化裏立足?

以我愚見,『一國兩制』是全球首創的新派社會主義。當蘇聯的共產輸掉了冷戰後,歐美的資本主義一直席捲全球,然而社會經歷的貧富懸殊,不同金融天災等等都透視了資本主義的不完美。現在中國主張資本治發展,『共產』治理異見者,結果人民思想水平與財富造成誤差;總會有一日因政制發展趕不上人民財富而出事。能否迅速與外界接觸,消化並改良外國社會經驗就要視乎香港這獨特的彈丸之地。

香港為中國經濟開放提供了寶貴經驗,香港人亦從中得到了相應的利益。然而中國經濟已徹底開放化的時候,香港人應該要向開放中國人的思想文化入手了。與其發展本土文化拒絕染紅,倒不如善用其中西文化之匯聚而創出一條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