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社會謬誤 母乳餵哺大愛變「累咗」小朋友

DSCI0091

(獨媒特約報導)現代女性常以家庭和事業為由放棄餵哺母乳,轉以奶粉代替。母乳育嬰協會政策研究負責人徐瑩的女兒﹑朋友(化名A女士)的兒子已不是手抱寶寶,而是已經兩﹑三歲,會行會走的小娃娃,她們仍然堅持餵哺母乳。餵哺母乳是一個親子活動,令母親和子女有更親密的交流,這是奶粉無法取代。奈何主流社會竟然標籤她們為「怪獸」、「累咗小朋友」。不斷遭受打擊卻無阻她們的決心,堅持以最自然的母乳,作為給最愛的第一份禮物,並且竭力推廣這文化,消除社會謬誤。

家庭:長輩不體諒 難以堅持
母親餵哺母乳時,一方面受制於環境及身體狀況因素影響,更令母親們氣餒的「致命因素」是親戚的閒言閒語。由於奶粉商喜愛找剛為人母的名人作代言人,加強用家的說服力。同時,舖天蓋地式的電視廣告宣傳,標榜了含有令嬰兒健康﹑聰明的元素,使家長容易信服。徐瑩解釋,如果小朋友生病,老一輩會歸咎於沒有飲用奶粉而令抵抗力下降。最終「為左唔想家嘈屋閉」,而令餵哺母乳的媽媽卻步,轉用奶粉。

徐瑩較為幸運,因為母親是護士的緣故,令她在懷孕時考慮餵哺母乳,並得到家人支持。「嗰個年代冇乜人識教餵唷母乳,醫院雖然有護士教哺奶,但佢地仲有其他野做,唔可能完全照顧母親。」當上媽媽後,眼看身邊很多母親在哺奶時出現很多困難,令她更有志推廣餵哺母乳的訊息。

另一邊廂,雖然A女士的丈夫支持她,但親戚們卻標籤她為「怪獸」,常常歸咎於不飲用奶粉而令小朋友發育延遲。每次與親戚見面,他們第一句就問:「個仔都咁大個啦!妳仲未轉奶粉呀?」連祖母也受到廣告「洗腦」,反問A女士:「連張學友都賣廣告,人地食過唔好都唔會賣廣告啦?」不少母親亦受到類似A女士的打擊,難以堅持餵哺母乳。

除此以外,奶粉商開設健康講座﹑媽媽會等交流平台,令人對奶粉的好處深信不疑。奶粉商有時會開設講座講及「母乳餵哺」,雖然自相矛盾,但徐瑩解釋這是代表了奶粉商對母親的關心,以推廣母乳豎立正面形象的好方法,聲言廠方的奶粉與母乳的配方接近。更會有自稱「護士」的職員致電「關心」,但每次都建議餵哺母乳的母親添加其他「大仔奶粉」作營養補充。同時,他們亦送贈印有奶粉商牌子的餵奶巾,令品牌無處不在。奶粉商更在幼稚園派員自稱「Miss」教導學童飲奶粉補充營養。最令A女士驚訝的,是她三歲大的姪女曾對她說:「『Miss』話要飲奶粉,飲『媽媽奶』唔夠營養!」

個人:時間﹑環境的限制
餵哺母乳需要持之以恆的時間和決心,母親們因為要「Stand by」而感到困身。以A女士為例,在兒子剛出生時就試過每2小時泵一次奶,更以鬧鐘提醒自己。「有時就算冇都要照泵」,以免兒子肚餓。

雖然她剛生完兒子後曾上班,但因為公司沒有為她提供餵哺母乳的支援,最終做回「全職媽媽」。內地有公司為剛生完嬰兒的女士延長午膳時間至兩小時,方便她們餵哺母乳。然而,香港公司甚少設有育嬰間,母親需要預先泵奶以作儲備。除了擔心不新鮮外,有時家人會偷偷加入奶粉以補充營養,使A女士十分不放心。

除了不能上班,外出娛樂也成為問題。小型商場難以提供配套讓母親餵哺母乳,令母親要委屈地躲在廁所;大型商場雖然設有育嬰間,但用途包括給予家長為子女換尿片,未有完全提供餵哺空間。

社會:政策不足 對餵哺母乳者欠支持

徐瑩與A女士不約而同地認為:明明給予小朋友最天然的東西,卻常被認為「害左」﹑「累左」小朋友。奶粉商以各種植入式手法賣廣告,無處不在,無疑對母乳餵哺造成打擊。徐瑩指,除了在電視﹑雜誌賣廣告外,亦會在醫務診所等派發試用裝及小贈品,使產品形象更加「專業化」。奶粉廣告亦會以醫學文章﹑健康小知識等方式滲入宣傳。徐瑩認為,家長清楚嬰兒進食多少﹑足夠與否。但文章卻將嬰兒進食量化,變相鼓吹母親以奶粉沖奶以得知進食份量。

A女士亦指,曾有其他當母親的朋友介紹她做「筍工」-一天有六百元的在家兼職。原來有奶粉商會聘請打手,化身網上論壇的會員,提供錯誤哺乳訊息。例如母乳營養不足,需要額外補奶粉。她坦言,自己只會參考健康院﹑衛生署及愛嬰醫院這些支持母乳的組織,以獲取正確的育嬰知識。徐瑩和A女士計劃積極教授母親正確的育嬰知識,可各年齡階層推廣,例如學校講座形式。希望糾正社會對母乳的錯誤觀念,各界更可以對此關注及支持。

相關報導:
母乳育嬰會斥奶粉商毀母乳文化

編輯:方鈺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