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希特拉與德國足球的黑暗歷史

希特拉透過足球去達到他的政治目的。

德國的希特拉是納粹主義者,強調雅利安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人種。雖然希特拉具領袖魅力,但總不能空口說白話,他亦需要一些論據去支持,體育就是最佳的渠道。他希望藉體育去展現雅利安人比其他種族優越的天賦。同時,他在國內宣傳體育,加強政治控制,最重要的是,鍛鍊德國年輕人的身體,準備戰爭。在希特立上台後,他逐步將猶太人、吉卜賽人逐出德國的體育系統。這些非雅利安人只能使用簡陋的訓練設施,而且經常被禁些參加比賽。

希特拉意識到足球是一件理想的宣傳工具,但當時德國足球實力疲弱,根本無法達成希特拉的要求。希特拉不會在難關前退下,他決心要將德國足球帶到世界,無論使任何手段,包括操控比賽、威迫球員等。希特拉鼓勵人民參與足球,他重整全國的球會,目的是清剿代表工人階級及教會勢力的球會,然後建立符合納粹主義路線的球會。也許全民足球只是口號,希特拉要的是整治不合作的球會,全面控制德國球壇。

1933年,希特拉成為德國總理後,將民主共和轉變為納粹一黨專政的獨裁國家,同年他們退出國際聯盟。就在這個敏感的時刻,希特拉需要一些行動去安撫鄰國,並掩飾他準備發動戰爭。1935年,德國國家隊啟程到倫敦,與當時世界最強的球隊的英格蘭比賽。雖然英國有反法西斯主義的示威,但無阻這場比賽進行。據指,希特拉組織這場友賽的動機在於向國際社會宣傳,讓全世界都見到德國是個文明的國家,有能力跟國際社會和平相處。最後,英格蘭以3:0輕取德國,賽果屬意料之內,也是希特拉想要的。


這是英格蘭當年贏德國3:0的照片。

希特拉就是要德國輸波,才找最強的球隊比賽。這一刻,他不需要國際盛讚德國人體育天賦如何厲害,他需要全球一起稱讚德國有品德。賽後,英國傳媒大讚德國有體育精神,全場踢得落力,有報紙以「德國人踢英國波,踢得像紳士一樣」以題。在比賽中,有個具爭議性的越位判決是對德國不利的,但作客的德國球迷沒有過激的反應,亦得到英國傳媒的讚揚:「竟然沒有德國人抗議,我懷疑有甚麼聯賽的球迷達到這樣的水平。」德國足球輸波,但希特拉贏了,他在這場宣傳戰中取得勝利,為他的擴張計劃爭取更多的時間。希特拉的新聞官說:「德國元首的士兵在政治戰爭中得勝。」

透過體育及足球,希特拉成功地掩飾他的真正意圖。雖然在一段很長時間,國際社會都對希特拉半信半疑,但就一直停留在這個階段,對希特拉百般容忍,不肯定納粹的下一步行動。1936年,希特拉藉柏林奧運,以體育去做掩飾,向外國記者及觀眾推廣一個和平、寬容及高效率的德國形象。在籌辦奧運的背後,希特拉正準備他的反猶及領土擴張計劃。


納粹德國舉行足球比賽的照片。

在柏林奧運,雖然德國在獎牌榜居首位,但德國足球令到希拉特蒙羞。在奧運足球8強,德國面對挪威,牌面較高,而希特拉賽前宣稱,德國將會輕鬆地晉級。結果,挪威以2:0擊敗德國,入場睇波的希特拉憤怒得拂袖而去。幸好,希特拉對這班球員很寬容,沒有送他們去做礦工。德國爆冷出局同時,另一支德語系國家就在奧運足球揚威。奧地利一路打入決賽,最後不敵意大利,得到亞軍,賽後得到外界讚揚。雖然奧地利是希特拉的出生地,但這事看得希特拉不是味兒。在實力上,當時的奧地利的確勝於德國,兩隊在1931年兩度交手,奧地利分別大勝6:0及5:0。德國踢法死板,而奧地利就非常流暢,水銀瀉地,富有創造性。

在當時的奧地利,有位耀眼的球星,他叫做冼迪拿(Matthias Sindelar)。他具有出色的埋門及創造能力,據說人們看過他的比賽後,就會愛上足球。他的名氣不只局限於奧地利,盛傳曼聯都希望羅致到他。另外,他還評選為奧地利20世紀最偉大的運動員。不過,這名奧地利最出色的足球員在36歲去世,其死因眾說紛紜,有可能跟希特拉有關。


右邊的那位就是冼迪拿

1938年3月,德國吞併了奧地利,希特拉打算藉此獲得奧地利的星級球員,增加德國的實力,經過柏林奧運的失敗後,希特拉一直想建立一支成德意志民族爭光的足球隊,令德國可以統治球壇,其中冼迪拿就是希特拉的頭號羅致目標。然而,冼迪拿再三拒絕希特拉,不肯加入德國隊。

1938年4月,奧地利舉行他們最後一場國家隊比賽,對德國。在這場比賽後,奧地利國家隊將會消失,併入德國。賽前,德國要求奧地利輸波,但隊長冼迪拿拒絕就範,還在比賽中射入一球,最後奧地利以2:0擊敗德國,據報冼迪拿還特意走到納粹高層的包廂前跳舞慶祝。不足一年後,冼迪拿在睡覺期間吸入過多一氧化碳而死,終年36歲。

有人估計冼迪拿是自殺的,因為他無法再自由自在地踢足球,而大多數的推測都認為,他是被納粹黨所殺。後來披露,在納粹特務機關「蓋世太保」的文件中,冼迪拿被視為親猶太及社會民主主義者,所以納粹有足夠的動機殺死他。最後,在官方文件上,冼迪拿的死因是意外,一來沒有人敢指證納粹黨是兇手,另外如果要為他舉行國葬的話,他的死因不可以是自殺的,故選了意外而亡。

吞併了奧地利後,德國引起國際關注,但以英國以首的國家仍對德國採取緩靖政策,在政治上對德國繼續讓步。德國吞併奧地利後兩個月,英格蘭國家隊更到訪柏林,與德國友賽,最後英格蘭以6:3大勝。希特拉沒有在意輸波,因為這場比賽跟1935年那次作客倫敦一樣,宣傳比賽果更為重要,希特拉希望全世界知道,德國人有體育精神,是禮義之邦,輸波不會發爛渣的,也不是侵略者。希特拉就是這樣用體育及足球去為侵略爭取時間,當然這是建基於英、法領導人的愚昧之上。

英格蘭在這個時候去德國踢波,等於承認希特拉政權的合法性,並認可他入侵奧地利的行為。在比賽前,德國國歌奏起的時候,英格蘭外交部更要求球員還為此敬禮,世界各地都批評英格蘭的做法,而希特拉就非常滿意。


英格蘭球員無腦地入鄉隨俗,跟德國隊一起做納粹手勢。

1938年的法國世界盃,是德奧合併後的首項足球大賽。希特拉派出德奧聯軍參賽,希望可以藉奧地利球員較強的實力,去幫助德國爭取成績。在16強,德國遇上瑞士,在11人的正選中,他們派出5名奧地利球員,牌面比對手強,但兩軍只能踢成1:1,需要重賽。在重賽,雖然德國先入兩球,但後來反輸4球,終以2:4落敗出局,希特拉的足球夢再次遭受打擊。據當時報道,德國及奧地利的球員內訌,不是一條心,就是德國輸波的原因。

對英格蘭輸波而不發爛渣,因為德國對國際社會演戲,輸波是他們的劇本。在1942年,當德國真的因為技不如人而輸波,他們發爛渣,因為那一場輸波勢威脅到納粹黨的統治。當時德國已經佔據烏克蘭,德國空軍球隊Flakelf要跟當地勁旅史達友賽。史達以為這場真的是友賽,勝負輸贏不重要,就以5:1大炒Flakelf。

這一場大敗觸動了納粹的神經。在希特拉的管治哲學入面,雅利安人是至高無上的民族,得天獨厚,比其他人種優勝,但在這場比賽,雅利安人大敗於烏克蘭人腳下,簡直等於一掌打向希特拉的嘴巴,形成政治危機。因此,Flakelf要求史達重賽,並派人威脅史達,要他們在下場輸波。納粹對這場重賽大為緊張,還安排了黨衛軍的人做球證,筆者不禁想引用四哥在《少林足球》的金句:「球證、旁證、加上主辦、協辦所有的單位全部都是我的人。怎樣跟我鬥?」

這名黨衛軍球證還在賽前走到史達的更衣室,叫史達球員開場儀式上做納粹手勢,並高叫希特拉萬歲,最後一再強調,叫史達輸波。然而,史達這班烏克蘭硬漢誓不低頭,在開場儀式上扮叫希特拉。上半場,史達落後1:3,半場期間,雖然Flakelf領先,但黨衛軍球證再走入史達的更衣室,叫他們乖乖地繼續輸下去。這一說,突然激起史達球員的鬥志,置生死於度外,在下半場大反擊,就算黑哨也抵抗不住,連入4球,以5:3反勝Flakelf。史達球員很清楚,這一場會是他們最後的比賽。幾日之後,5至6名史達球員被蓋世太保捉走,再沒有回來。


對於獨裁者來說,足球只是統治的工具。

希特拉起初打算用足球去彰顯雅利安人的優越,去宣傳自己的管治理念,但因為德國足球員不爭氣,希特拉的如意算盤打不響。他們原本想靠奧地利球員入藉幫助,但那些奧地利球員在威迫利誘下入隊,根本不會為德國全力戰鬥。最後,納粹只好用恐怖手段去令對手輸波。當然,有時希特拉不介意輸波,因為輸波可以達到政治目的。總而言之,希特拉將足球當成他的武器,要輸波的時候,就約隊強隊比賽去輸;要贏波的時候,就使出五花八門的威迫利誘,去操控賽果。

參考文章:Fascism & Football: When Germany were the inferior team

原文刊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