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孝之悖論

近日有位自稱八十後的網民,在網上論壇發表了一篇「上車後感」,引起各界的強烈迴響,皆因他其中一個建議是:減少或不要給父母家用,而他更表示如果一些父母只是抱着養兒防老的心態去生育,及當子女是長期飯票,那他們只是一種會繁殖的動物。

當然,他瞬即被斷章取義及聲討,說他不孝子的不計其數,同時更再次引起一場悖論式的世紀辯論,「究竟父母生你出來,是有恩於你,還是有負於你?」這是中華民族傳統儒孝 vs 西方文化人倫科學的辯題,「你養唔掂就唔好生啦」、「邊個供書教學多年養育你成人」、「邊個叫佢生我啫」……原來一百年前,魯迅已經洞悉到這個問題,他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散文中,說到:「拚命的勸孝,也足見事實上孝子的缺少。而其原因,便全在一意提倡虛偽道德,蔑視了真的人情……」對,孝順是美德,但我認為亦是雙向的,父母對我好,我自然對他們好;難道他爛賭吸毒欠債打我,我也要對他好嗎?

有人說現在的人沒以前的孝順,我就覺得是現在的父母沒以前的疼子女,或是說沒以前的懂得疼子女。時移勢易,連疼子女的方法都應該與時並進。現在父母外出工作,沒時間溝通,家庭各人沒有共識、沒有理念、沒有向心、家庭觀念散亂,也難怪子女會以「等價交換」的方式去看待孝順。

孝,本身呢個字已經好out,你仲要以一百年前魯迅批評的嗰一代人去看孝道?你要upgrade孝,首先就要update孝。想子女孝順你,就要教育及了解他們對孝的概念,再重新調節彼此的看法及找出最佳相處方案等。雖說孝順是美德,但不是說有「美德」二字就強行要延續,否則,無啦啦叫我孝順你?你真係考倒我。

轉載自《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