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醫生,我個仔有病

大家有否覺得近年好像多了小朋友患有過度活躍症(ADHD),「梗係啦,又色素,又污染,又基因改造食物……」,但是大家可曾逆向思維想一下,會否不是「多了小朋友患有過度活躍症」,而是「多了小朋友被診斷為過度活躍症」呢?

最近美國一名神經科學家Dr. Bruce D Perry日前就公開表示:「ADHD並不是一種真正的疾病」,他表示社會及家長都太易將專注力不足的子女標籤成有過度活躍症,然而有研究指84%的ADHD兒童是有鐵質不足,說明ADHD的症狀涉及很多原因,可是長久以來,醫生就方便地、簡易地以「過度活躍症」去解釋一切,然後開藥,看似是能解決專注力問題,但副作用之多也是大家不願面對的事實。

可是,家長為何這麼輕易願意接受子女患病?第一,這是將問題「醫療化」,以醫學為權威,將問題歸咎疾病,將因果簡化,便於解釋及解決問題;第二,將子女的失敗和不足歸咎疾病,「一開始認輸,便不怕輸」,家長又可以自憫自憐,摒棄了自己的負責。

其實,父母對子女的認同,就是子女建立自我形象的第一步。前幾天,有位天生沒有腳掌的巴西足球神童穆尼茲到訪香港,他媽媽被問到如何看兒子的殘疾,她說:「我相信他,他做甚麼我都會支持,直至現在我都不覺得他與其他小朋友有何分別,所有孩子都是平等的……」現在穆尼茲不單與正常人一樣,更因球技了得被巴塞足球隊邀請參加訓練。

這就是「你的信念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的例子。

轉載自《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