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香港沒有了主場:意料之外的意料之中

主場新聞宣布結束,作為其中一名 blogger,感覺是複雜的,可說是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

跟所有人一樣,知悉這個消息後難免會感意外,特別是下午才上載我的文章,幾小時便關站,而且是說關便關,所有文章都再看不到,十分徹底,甚至好像有些網站的員工都不知道這個消息,要經 blogger 的詢問才知道。

然而,若然主場新聞不是用這種如此突然的方式結束,而是另一些形式,例如事先通知關站日期,籲 blogger 停止投稿的話,我絕不會感到意外——因為在香港辦媒體,不論是實體還是網絡的,都是非常非常非常困難。

我不是在新聞界打滾的人,不知道媒體實際操作和經營的困難,但記得看主場新聞得知,不久前已經有些報館結束,甚至胎死腹中(現在已經不能翻查了),即使是其他種類的媒體,像文化雜誌(C for Culture和 Muse magazine),只要失去資助,便無以為繼,可見媒體的生命力確實是脆弱得很。至於網上空間,記得上年有個關於獨立書店的講座,談論書的現代價值,在文宣上它指出 xanga、Yahoo Blog 這些網絡空間的消失,証明網絡不太可靠,若然這些國際性的網絡平台都可以輕易消失,相對獨立的網媒要撐下去,絕非易事。所以我從不幻想主場新聞可以一直運作下來,亦因如此,我除了把文章投給主場新聞,還會放在個人 facebook、個人網誌、獨立媒體和 pixelbread,此舉除了要增加文章的「曝光率」外,同時是用「狡兔三窟」的方式為自己建立網上文庫,分散文庫隨時消失的風險。

一個媒體的結束的原因眾多,可以是受固有制度所限、可以是政治打壓、可以是資金問題、可以是潮流自然淘汰、可以是主事者無意繼續,我不想臆測主場新聞結束的原因,卻要悲觀地說,像主場新聞這種質素與規模的網媒恐怕再難復見。原因之一是蔡東豪在聲明中明言感到白色恐怖,連家人都感受到,此言一出,恐怕會做成寒蟬效應,令後來的有心者卻步,不敢辦同類型的網媒。其次是雖然坊間還有很多網媒,但其中很多都不作深入研究分析,只是著重 sound bite,務求令報道變得「juicy」,缺乏傳媒應有的責任感,這種表現令人失望。

雖然自己曾和一些人(包括主場 blogger)討論過主場新聞的種種編採上的缺點,例如來稿的數目與來源越多,文章質素便難免會出現參差;文章數目上升,令上文的頻率增多,變相令文章置頂的時間減短,曝光率下降,令文章可接觸到讀者的機會減少,從 blogger 的角度來說當然不是一個理想的狀況;頁底的 blogger 群連結有等於無,因為委實有太多 blogger了,看著那個表,根本不想細閱尋找個別 blogger。儘管如此,主場新聞確實拉攏了來自四方八面、背景不同的人供稿,為那些中小型組織和個人提供發聲平台,我也受益不淺。

當然,逝者已矣,主場新聞關站已成事實,現在寫下這篇文章,一來是給自己的一個抒發,也是為紀錄這個曾經存在過的網絡空間,不讓它就這樣消失於歷史之中。而我亦想借這篇文章,鼓勵各位 blogger,要繼續努力筆耕,繼續開拓不同的平台,今天失去了一個主場,我們還可以有千千萬萬個主場。

最後,必須多謝主場新聞的所有工作人員兩年來的努力。

(忽發奇想,其實可否整一份 blogger list,令讀者可以自行尋找個別 blogger 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