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累了:是報導還是劇本?

累了:是報導還是劇本?

幾天前,三名警察在隧道內上演了一幕活生生的電影式槍戰,事後和同事們一起摸索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後寫成一個斷斷續續的故事。幾小時後,近萬字的劇本已經在報攤上發表了。

頭幾天,事情太多不確定因素,警方沒有公佈調查進展,有行家生怕這部連杜琪峰都寫不出來的劇本不夠吸引,於是給兇徒冠以「魔警」、「雙面狂魔」之名,兇案「第四人」、「魔後有魔」之說亦不逕而走,務求把讀者的好奇心全部釋放。至此,傳媒墮入一片危險的迷霧,大家漸漸搞不清楚,自己是在報導新聞,還是在編寫劇本。

說穿了,全行其實在一起瞎猜,反正大家的筆下故事十分後現代,都由大量的留白、拼貼,以及零散的片段組成,無數個「權威」同時站出來說話,犯罪學家分析疑兇心理,警察消息不斷透露案情,甚至連風水師也來湊熱鬧測字。一時間,「真相」滿天飛,一個故事,幾個版本,但讀者總在問:哪個可信?

按照羅伯特‧姚斯的接受美學觀點,這些故事都很精采,它們充滿「意義未定性」,情節之間的斷裂讓讀者充分發揮想像力,他們各自以自己的期待視野接連情節,填補留白,從而建構出一個個屬於自己的懸疑故事,反正「作者」已死,甚麼是真相?這些故事的開首,總以「我覺得……」、「我估……」作為開場白,這一刻誰都是希治閣。

新聞報導漸漸比武俠小說還好看,讀者天天在等報章的故事連載。嚴肅的新聞報導原來可以是娛樂大眾的劇本,傳媒的權威也可以因銷量而紓尊降貴,那麼我們為甚麼在事實與幻想之間苦苦糾纏?古典主義供奉的上帝死於啟蒙運動,科學權威代之統治世界,如今權威又失落於後現代,誰來取而代之?是各大傳媒,還是市井耳語?

後來,助理警務處長出面修正了這部支離破碎的悲劇,故事大綱和我們的版本沒多大出入。可是,處長的版本說明了事實的全部嗎?我們半信半疑,何況茶餐廳的阿伯們還在各執一辭。讀者天天在等我們的故事連載,不停地問我真相若何,可你叫我問誰?

連續在案頭熬了幾天,不止一次看著稿件呆呆出神,近百小時的緊張工作逼得我想逃亡。不要再問了,我得休息了。http://mansonkin.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