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農業非只生產食物 更是人與土地的橋樑

農業非只生產食物 更是人與土地的橋樑

圖:台灣政府網頁

陳凱文寫了一篇〈林超英的反水耕怪論〉,把林先生的面書近況截圖去認真深入討論和反駁,我相信林先生工作繁忙,未必有時間去澄清,我膽粗粗代林先生說出一些他反對水耕的理據。

記得在剛過去的一個農業研討會,有與會者談及水耕的好處,林先生即時指出自己是攪氣候的人,對水耕即利用石化燃料來生產疏菜是「不道德的」,我對他的強烈反應也有點錯愕,然而日後再細想,有其道理之處。

我嘗試在網上找尋水耕所帶來的碳排放問題,有不少外國的網頁都是推動、鼓吹水耕,所以,對碳排放問題著墨不多,反而很多與傳統(機械企業式大型農場)比較,說水耕如何能減少水資浪費、用同樣的空間增產多少以及少農葯等。之於陳凱文要求比較水耕和進口糧食所產生的碳排量比較,我是摸不著頭腦的,要比較應該是水耕和在地社區耕種才合理,因為林先生一直都支持本地生產,減少食物里程,讓社區有自給自足,同時,處理廚餘等問題。

另一要澄清的問題是香港現時約有4523公頃農地,當中約729公頃為常耕農地,其他農地是被荒廢和被改劃作其他用途,即使有奇績出現,把現時所有農地復耕,沒有人主張香港要百分百自給自足,大城市能有20﹣30﹪自給率已是相當理想的情況。當然,我個人不反對利用水耕在天台或露台進行食物生產,但絕對不能接受把現時的可耕農地鋪上石屎、蓋上溫室,去進行所謂的環保水耕種植,更不能認同把耕種轉到室內,利用人工造光去生產食物。有很多水耕種植鼓吹利用節能的LED燈進行照明,但我想強調節能並非等同環保,因為在生產、維護和處理這些產品時,環境成本是相當高的。(有興趣知道節能與環保,可參考以下文章「哪種家居照明設備最環保?」)

最後,我想強調農業並非只是生產食物,特別在香港這樣的人口密集,農地分散的環境低下,我們要求不是要餵飽七百多萬市民的農業政策,而是希望透過新農業政策下,善用我們的土地,土地不是地產項目,是人與地連結的一個重要橋樑,讓社區能有自己的產物,讓生物能與人共存在土地上,讓環境、生態與人永續共存於這珍貴的土地上。

原題為〈回應陳凱文的水耕怪〉